青岛日报:为何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13:57 

郭先登撰文指出,海洋经济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化而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造船业、海洋新材料业、海洋石油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与农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产业。现代海洋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产业门类不断完善,一些细分生产门类正在崛起,不断拓展着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当今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海洋经济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陆地资源趋于枯竭,陆地空间趋于饱和,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都确立了“大土地”理念,越来越多地向海洋国土、地下空间、太空等拓展自身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许多国家把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展海洋经济放到国家战略位置来抓。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也是历史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据《人民日报》

着力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赵振华撰文指出,从这些年经济发展实践来看,我国宏观调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盲目追求GDP增长的巨大冲动,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近年来,中央提出当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为8%左右,而且这一比率只是预期性不是约束性指标,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省区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当年的平均数,而且呈现出越往基层制定的经济增长指标越高的现象。由此可见,地方政府依然存在追求GDP增长的巨大冲动,这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潜在因素。二是要防止宏观调控政策一刀切带来的问题。我国国土面积广博,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人文历史、社会、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宏观调控必须采取差别化政策,即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既保证目标的实现,又能够调动各个地区的积极性,但实际上有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需要控制,而有的地区则需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如果全国实施的政策一个样,必然会造成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或无效率。三是要充分考虑宏观调控中的时滞效应。所谓时滞效应是指一项政策或措施从出台到充分发挥效应需要有一个时间差。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效应是客观存在,只有充分考虑这一效应,才能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不至于出现大的起落。

“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上下功夫,要统筹宏观调控目标的针对性、手段的协调性、方式的灵活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为宏观调控创造体制条件。科学研判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正确评估宏观调控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据《求是》

城市化不能瓦解五千年乡村文明

张孝德撰文指出,当我们以人定胜天的气概不惜使用任何手段让两亿农民“被市民化”时,是否也要冷静地思考一下,中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当今被城市化、被工业化解构的中国乡村,不仅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自我保护力最强、历史最悠久的乡村,而且也是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之根的乡村。我们在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中国五千年乡村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仅简单地按照现代工业经济的生产力标准、货币化财富的标准来看待中国的乡村,那么我们将会在中国城市化中付出沉重的历史代价。其次,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化对中国的挑战,包含文化的传承模式转换。让农村终结的城市化,失去的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虽然不断遭到外来民族的侵扰,中国古代的城市一次又一次地被摧毁,但不影响中华文明一次又一次地劫后再生。而劫后再生之根就在农村。所以,当今中国的城市化,遇到了西方城市化中没有遇到的一个时代难题,这就是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传统文明与文化传承模式的转换。如果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彻底中断和改变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承模式为代价,那么我们为城市化付出的代价,将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丢失。第三,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城市化要走的是城市与乡村两元文明协调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而不是西方式的单极城市化之路。对于中国的城市化模式而言,尽管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中国要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但从目前主导中国城市化的理论与许多地方推进城市化的思路看,并没有把中国的乡村上升为一个独立的文明单元来对待,我们的城乡统筹仍然局限在把乡村改造成为城市的框架内进行。可以说,目前中国城市化之路基本上没有走出西方单极城市化模式的框架。这种模式,是以瓦解和中断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模式为代价,在城市化过程中正在终结的绝不是长期以来我们所误读的一个落后与愚昧的乡村,而恰恰是在触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根。

目前中国城市化之路提出的新挑战,是如何解决中国五千年乡村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有机结合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面临考验。 据《中国经济时报》

每个人都该有致富机会

杜海涛撰文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原有较简单的社会结构细化为国家 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等多个社会阶层。一些人抓住机会,率先致富,并将财富传承给下一代子女,“富二代”应时而生。“富二代”受到关注,主要在于贫富差距鸿沟。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919元;而去年南方某省对部分“富二代”群体的调查显示,他们中超过半数的月消费水平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1万元至2万元的占17%,2万元以上的占6%。如果普通人辛苦一年的全部所得,还不如“富二代”一个月的消费支出,这其中的巨大差别,怎能让人平静!“富二代”受到关注,也是人们对社会公平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焦虑。如今,当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当很多普通人面对高房价只得蜗居……那种随意花钱、甚至有意炫富的“富二代”生活方式,自然引起质疑。近期,随着飙车伤人、生活奢靡等负面新闻连续传出,“富二代”几乎与“纨绔子弟”画上了等号。


今后,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对那些侵吞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源的非法致富,给予严厉打击;鼓励、扶持合法致富。同时,改革财富分配机制,消除造成阶层固化的樊篱,让每个人都有致富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腰包鼓起来。另外,财富的多少只是外在差别,心灵的隔阂更值得关注。如今,一些“富二代”只愿意待在自己的圈子里,与“穷二代”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必然加剧阶层割裂,影响和谐稳定。有关方面应引导“富一代、二代”将部分财富通过捐献等方式回馈社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作为“富二代”,也应继承父辈吃苦耐劳、奋力创业的精神,秉持节俭传统,强化公平意识,主动在传承家业、建立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人民日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