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中央财经委员会7月1日召开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 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会议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同时提到,要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解读: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8%。 近年来,高层多次对发展海洋经济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一个普遍观点是,我国海洋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爆发期。近段时间以来,多个省市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 6月26日,广东聚焦“海洋经济”主题召开高规格全省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以及融合升级海洋服务等,释放出以更大力度、更快行动发展海洋经济,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明确信号。 近日,《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也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拟制定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另外,上海计划研究建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全方位支持海洋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去年10月,山东也出台《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全省15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目前,我国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基于不同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已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东部海洋经济圈港口航运体系完善、外向型程度高,南部海洋经济圈则有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的优势。 向海而行、向海图强,伴随海洋经济潜力释放,将为多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刘艳美 编辑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