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塔巴尔”号护卫舰。
央视评论员马晓霖
针对日前印度防务部长提出印度愿意为中国商船护航一事,央视评论员马晓霖在22日《东方时空》头条相关新闻中评论说,印度的这个建议值得欢迎,因为反海盗需要国际通力合作,印度的加入将缓解中国护航压力,减少可能蒙受的损失,但是,他同时指出,印度此友好姿态后有控制印度洋排挤中国海军之意,中国海军仍需坚持既定政策,从近海走向远洋。
马晓霖指出,首先应该对印度的倡议表示欢迎,近年来国际海盗日益猖獗,成为世界公害,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维护海上公共安全。参与打击海盗、保卫航线的国家和力量越多,海盗行为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因此,印度军方的这个表态是积极的,特别是自去年海盗活动范围向印度洋纵深扩展后,印度海军的参与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马晓霖认为,印度是濒临印度洋的最大国家,也是距离海盗活动频繁区域最近的海上强国,从承担国际安全义务的角度看,印度愿意为中国商船提供护航服务是件好事,有助于缓解中国海军编队的护航压力,减少中国商船和人员可能蒙受的损失。其实,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也一直在印度洋履行着国际主义义务,一年多来,累计执勤上万个小时,行程十多万海里,为上百批次近千艘各国船舶成功护航。
马晓霖称,印度提出为他国船只护航,其实也是在维护本国利益,航行在印度洋的商船,不少是与印度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比如,去年被劫持的中国“德新海号”就是为印度从南非运输煤炭而遭遇劫难的。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维护国际贸易通道的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本位主义最终会伤害自身利益。
在谈到印度此前鼓噪“中国威胁论”及炒作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建立基地与此次表态的相互关系及深层动机时,马晓霖指出,印度这一姿态的确是建立两国互信的一个积极表现,但是,印度洋反海盗并不止是印度一家的事,需要警惕印度某些人的小算盘,即把印度当做印度的内海、当做“印度的海洋”,而事实上,印度是国际水域,不是哪个国家的私有领水。任何国家的军民舰船都有权根据国际海洋法规使用这一水域。
马晓霖说,印度军方这个表态,的确暗示着印度要主导印度洋的战略意图,印度洋沿岸有36个国家,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就经过这里,谁控制了印度洋无疑将控制地区乃至全球的外交和军事话语权。印度这些年来大力发展海军力量,多次举行联合海上军演,都印证了印度要做海洋大国、走海上强国之路的雄心。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确需要用第三只眼睛看待印度的这一友好姿态。
马晓霖还认为,印度这个表态的潜台词是中国不必劳师远征,派兵护航,其实是想消除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国际水域的存在,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首先,任何国家的安全利益不能寄望其他国家来保护,现实生活中,广阔的印度洋水域,每天2万艘可能被海盗袭扰的商船不是印度一国之力能保护得了的。中国海军必须坚持既定政策,既承担护航和反海盗的国家和国际责任,也继续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实力,更要推动我们的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为建立强大的海军探索、积累经验,锻炼队伍。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