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服务成就希望之港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5:0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截至1213 日,青岛港吞吐量胜利超越3亿吨,同比增长5%。仅用347天超越去年全年,在历史最困难的一年干出了历史最好的成绩。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推进卓越绩效模式,是青岛港科学发展、长盛不衰的制胜法宝。

129 日,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又从北京捧回“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优秀企业”的奖杯,也成为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暨中国质量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为数不多的以服务质量取胜的企业之一。与此同时,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被推选为“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杰出管理者”。

用质量浇灌生产沃土

要问青岛港成功的秘诀,几乎所有人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质量是生命线。几十年下来,主人翁意识已经成为港口职工的习惯作风;集团每年开展QC 小组活动、职工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使得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通过职代会、金点子等有特色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职工们的合理化建议被广泛收集。据记者了解,青岛港目前登记注册并保持活动的QC 小组共计790个,年成果率90%以上,创效800多万元。

有了积极主动、踏实肯干的主观能动性,青岛港人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培养自己的效率意识,开启了生产效率秒时代,为货主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据测算,工人每提前完成作业一秒钟,就可为大矿石船的货主节省1美元,为大集装箱船节省2 美元的船舶租费。在青岛港,无论多大集装箱船一律十小时之内完成作业;而按规定,船舶装卸完后,外轮理货签证需要2个小时,青岛港的外理公司却创出了“零时间签证”的品牌,一年就可为船公司节省900多万美元,对港口相当于增加了900多万吨的通过能力。

以服务叩开市场大门

经过“八五”、“九五”、“十五”的建设发展,青岛港已成为世界级亿吨大港。但是,要实现青岛港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把青岛港打造成为世界级强港,除了自身战略、人才、科技、管理上的创新,还需要为货主和船东创造更优越的港口条件,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

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30 多年来,青岛港以顾客为中心创造有魅力的质量、有价值的服务。没有货主,没有用户,青岛港就没有饭吃;货主、用户的满意就是质量工作的标准;价格优惠,手续便捷,24小时服务,这三项原则组成了青岛港独有的顾客至上意识。

没有市场就没有一切”使得青岛港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工人们在矿石卸船时,每人都随身带有一把小铁铲、一把小扫帚,“变大扫帚为小扫帚,把矿粉当作面粉” ,随时把船边、车边等边边角角的矿石清扫干净,既保证了颗粒归垛,又保证了不同品质的矿石不混质,不仅为货主减少了损失,而且有效地保持了地面清洁,保护了环境。货主感慨地说:“我们想到的事情,青岛港都做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青岛港也都为我们做到了!”

打造文化管理软实力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是青岛港所有领导干部的座右铭。针对改革开放初期职工文化水平低、社会地位低、思想素质低、犯罪率高的真实状况,近20年来,青岛港每年都投入上千万元坚持岗位“五学”,技术大比武和技术工人考工晋级则是每年必修课程。在鼓励广大员工参加学历教育方面,集团先后出资70多万元奖励1500 多名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选派了2700多人次行业拔尖人才和技术工人到国内外先进港口学习考察,选拔了1800多人次业务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强化培训,并邀请280 多位院士、专家来港举办各类知识和技能讲座。

只要肯学肯干,在青岛港人人大有作为。”工人们告诉记者。“德才兼备”的育人观,“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选人观,“以能力论英雄、谁干得好就叫谁干”的用人观,使青岛港成为一个育人成才的大熔炉。据了解,青岛港的职工队伍结构由过去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变为现在的以5000多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码头工人如今成为了有高技能的“ 金蓝领”,一大批优秀党员、工人、知识分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