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来源:中国传动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4:47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从总体来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在某些种类资源的开发方面,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目前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公民资源意识淡薄,资源开发使用不当,使资源浪费,环境遭到破坏

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基本建设速度加快,河砂的短缺使得人们非法从海岸线挖砂。据有人测算,近15年来从我国海岸挖砂约为4.5亿吨,平均每公里海岸线取砂2.5万吨 。事实上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些地方的企业还做起了海砂的生意,利用海砂出口,并形成了巨大的产业。不仅大量出口台湾,还大量出口韩国和日本。绝大部分海砂资源未经研究就直接将其当作普通建筑材料砂使用或买卖,此举不仅仅是高价值资源低价出售的问题,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同时,大量开采海砂还会破坏海岸环境,带来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严重后果。

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世界上发达国家在滨海砂矿开发和选矿技术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且水上水下均可以进行开采,如日本多用抓斗式和吸扬式挖泥船,功率大,效率高,砂矿回收率高,而我国滨海砂矿仍限于露天开采,水下采矿尚少,且大多为集体和个体民采用土法采选为主,机械化甚至半机械化生产还没有普及。近年来,选矿技术有所提高,采用浮选磁选和电选等方法进行精选,总回收率可达40%到50%,但总的看来,我国采矿和选矿技术较落后,生产效率不高,有用矿物回收能力差,综合利用程度低。

同样,受客观条件主要是技术与装备的落后,以及缺乏深水作业的人才与经验的限制,多年来我国只能在渤海、东海等内海部分海域进行了油气开发,在南海的开发也只是集中在浅水区,对南海主体的深水区,只进行了路线概查和局部地区的地球物理普查。可以说,我国在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方面进展十分缓慢,占中国领海面积3/4的南海地区,油气开发几乎空白,不多的几口油井都集中在离陆地和海南岛不远的区域。

周边国家抢采油气,引发与我国海域之争

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海洋石油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血液石油,大大增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实力;其次,海洋油气业的日益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海洋油气产业的发展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起到了对外全方位开放的窗口作用;第四,海洋油气资源不同于陆地资源,特别是在有争议的海洋区域,如果本国不对其进行开发就会被其他国家抢先开发。目前,南海周边多个国家与我国有严重的海洋争端,出现了我国海洋岛屿被侵占、海洋区域被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的严重局面,仅争议海域面积就达到150余万平方公里,占我海域辖区的一半以上。例如,在我国南沙海域发现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就引起不少周边国家前去侵占。发现油气资源前,这些周边国家并未对我南沙海域提出过领土要求,如越南曾经几次在本国报纸上声明,南沙海域是中国的。但是,自从这一海域发现石油后,该国侵占我南沙海域岛礁的情况比任何周边国家都严重,而且还无理阻扰我国在这一海域勘探开发作业。目前,南海周边有5个国家——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先后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并纷纷前往抢夺资源,焦点多集中在我国南沙群岛8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如今在我国南沙海域,外国的油井已超过1000口,每年开采石油超过5000万吨。南海西缘,特别是南缘的大陆架及相邻的上陆坡,已经被一些邻国例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四国抢占。

国际海底资源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

在这一重要的国际竞争场所,我国的研究开发活动虽然已经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在战略上尚处于初创阶段,主要表现为单一的资源研究而且技术开发薄弱。而西方国家则早在1950年代末便开始投资这一领域,早已占有了最具商业远景的多金属结核富矿区,并基本完成了多金属结核矿商业开发前的技术准备。19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深海富钴结壳、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的开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继续保持着在深海领域的高新技术领先地位。在这方面,我国与之相比,有太多的差距。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