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智领新程:山东海洋渔业积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样板
在海洋强省建设的宏伟蓝图下,山东海洋渔业勇立潮头,聚焦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前端”“尖端”,以重点项目为驱动,践行“双碳”战略,实现了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共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山东海洋渔业不仅提升了海洋渔业生产效率,更在绿色低碳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实基础,渔业发展新模式彰显成效
山东海洋渔业凭借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成功打造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平台,包括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等,为渔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山东海洋渔业已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2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处以及农业农村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2个,打造了山东省现代海洋渔业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海上实验室、山东省名优鱼类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深远海绿色养殖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水养殖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奠定了山东海洋渔业在渔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
生态优先,蓝色经济新引擎动能强劲
“耕海1号”作为国内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不仅创新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更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项目引入5G、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养殖成活率提升至98%,饲料浪费减少40%。项目除配置风力发电装置外,还安装有930块光伏板,年均发电47.5万度,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整个平台用电量的30%,实现了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项目采用清洁能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设施设备并取得GPR环保标志符号,有效实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耕海1号”周边已投放人工鱼礁3.7万空方,探索“贝—藻—参”等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模式,助力生物资源量增长2.6至3.4倍,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打造海底绿水青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山东方案”和“山东实践”。在国内首创生态高效陆基工厂化全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投资建设“蓝钻一号”“蓝钻二号”等大型生态养殖围栏,实现了节水95%、节能69%、减少废弃物排放95%以上的显著成效,助力海水养殖突破传统发展瓶颈,迈上绿色健康新台阶。
示范引领,现代种业新成效厚积薄发
山东海洋渔业深刻把握大食物观内涵,将海洋渔业种业发展战略作为核心聚焦点,加快良种创制步伐。凭借不懈的努力与科研投入,先后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斑石鲷、黄带拟鲹等20多个海水鱼类的人工繁育和产业化生产,为海水养殖产业注入了强大的“中国芯”,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良种化进程。为进一步提升海洋种业发展水平,公司全力建设中国北方海洋种业繁育基地。项目占地768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充分利用周边电厂温排海水余热和清洁能源蒸汽,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年可节约煤炭6000吨以上,节约养殖用水90%以上。这不仅大幅提高了苗种繁育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周边地区的渔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未来,山东海洋渔业将继续秉承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海洋渔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山东国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