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之肾获批海洋特别保护区 在青岛还是首个
该保护区选址在胶州湾内,大沽河河口区、洋河河口区及邻近海域,总面积3621.92公顷,是青岛市最大的湿地,被誉为“青岛之肾”。功能分区为生态保护区、资源恢复区、环境整治区和开发利用区。保护区由城阳区和胶州市根据海域划界共同承担,城阳区段面积占湿地核心区的三分之一。
在划定特别保护区后,青岛市将构建保护区管理体系,将在保护区外设置保护区标志,沿保护区边界设置指导性标牌和公共设施标牌,设置大沽河口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站,实行分区段管理,控制出入特别保护区的人员数量,并将着手进行湿地的涵养和修复,促进胶州湾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生态和谐的母亲湾。 (张国栋 高健 半岛网)
宁波舟山温州台州达成区域旅游合作协议
昨天下午,宁波旅游节新闻发布会暨区域旅游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信宁波国际大酒店举行。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四市旅游部门就进一步深化旅游战略合作、旅游一体化建设达成了区域合作协议。
世博会契机助推旅游市场一体化
2010年上海世博会越走越近。宁波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敏锐抓住这一契机,借10月甬台温铁路通车和11月舟山连岛大桥开通之际,联合舟山、温州、台州等浙东南兄弟城市,为抢占旅游市场,打造“同城时代”。
宁波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卓然天成的自然景色与文明现代的都市风光;舟山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旅游基地,山海风光与佛教文化独树一帜;温州和台州凭借各自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这一区域旅游资源既有一定的同质性,又具有较强的差异和互补性,旅游产业具有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和良好的合作基础。
根据这一市场的旅游需求,宁波针对浙东南区域性的不同特点,策划和提供专项旅游产品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以共同培育和拓展新兴的旅游业态,进一步强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引进新的商业运作和管理模式,形成一批集观光、休闲、会展、度假等多要素、多功能、多附加值于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推进旅游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发展品质的提升。
宁波将从旅游客源地变为集散地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甬台温铁路的通车,舟山连岛大桥、象山港大桥的陆续建成,宁波将从交通末端“瞬间”变为交通枢纽。这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活力浙东南”将扩容为“活力长三角”。浙东南旅游联合体将迎来“大扩容”。
在宁波成为交通枢纽后,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旅游的地位将不断凸显,形成上海、杭州、宁波旅游的“金三角”,重构了宁波旅游在长三角的旅游格局,由原来的旅游客源地变成旅游集散地,并融入面向境内外客源市场的华东旅游线。
四地签署区域旅游合作协议
旅游节期间将举办“世博与长三角区域发展”高层论坛,邀请长三角城市的有关领导参加旅游节。这将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深化对接世博旅游通道,承接世博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城市旅游一体化,拓展宁波旅游市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形成,将深化长三角旅游互助、互游、互惠。
为了跨行政区域优化配置,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昨天,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四市旅游部门达成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包括共同打造旅游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旅游交通一体化、共同开发旅游新产品、共同推广旅游精品线路、共同举办旅游活动、共同实现互惠双赢等6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