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报道 北海中粮基地、风力发电项目、钦州千万吨炼油厂、林浆纸项目、防城港钢铁基地、红沙核电项目……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北部湾经济区正在风生水起中扬帆奋进。在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来临之际,广西的海洋管理部门将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确保这一片净海尽量少受污染?他们将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笔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笔者在北部湾三市采访时,常会听到一种声音——“吹沙填海”,大有“愚公移山”的气势。那么这种围填海造地工程会不会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
对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海洋局局长肖建刚指出,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有可能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压力增大。一方面,虽然广西沿海海域与中国其他岸段海域相比属于较为清洁的海域,近期也还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但有评估认为,北部湾属半封闭型海湾,海水交换能力不强,尤其是广西沿海净化能力较差,属较脆弱海区;另一方面,海洋开发强度越大、沿海社会发达程度越高,环境风险也越大。
确保海洋少受污染
近期防城港拟建设的西湾体育休闲公园项目就属于需要填海的项目。由于填海面积较大,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引导项目合理布局、科学用海,自治区海洋局组织专家到防城港与当地有关部门座谈,听取多方意见,要求用海业主充分论证,依据科学研究数据,谨慎布局,压缩用海面积,把对生态环境及相关产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尽量减少人类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海洋环境保护处处长刘斌介绍说,2008年广西一共核准了42个项目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根据法律要求对报审的项目进行了必要的海洋环保听证。对国家审批的项目,比如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项目,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项目业主进行追踪落实,协助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如期在2008年4月底从国家海洋局获得了对项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核准。
加强各类海洋环境监测
此外,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每年向社会公布海洋环境公报,也是海洋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水的温度是否升高了?海水的金属含量有何变化?这些都是监测重点。刘斌处长说,广西在近岸海域组织实施了各类各项海洋环境监测,包括41个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点、13个近岸贻贝与沉积物监测站位、41个陆源入海排污监测口,还要对北海银滩和防城港金滩2个海水浴场和7个重要海水养殖区、2个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
同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还对各陆源入海排污口和入海江 (河)口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各用海项目的污染防治、排污管理、倾废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广西近年来沿海环境虽有所变化但总体情况保持良好,大部分仍为清洁海域;受检用海项目单位能按要求规范围填海,减少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北部湾是红树林、白海豚、珍珠、珊瑚等珍稀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其中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我区沿海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生态系统。在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如何保护北部湾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是广西海洋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此,广西海洋管理部门一方面在沿海设立了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区,同时还加强对红树林虫害的防治。针对近年广西红树林屡发虫害这一情况,2007年自治区海洋局下达红树林虫害防治专项研究工作任务,由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博士主持研究,与多个细分专业的高级研究人员一起,在充分考虑红树林这一交叉学科的特点后,发明了专门的实用设备,完成了红树林虫害普查工作,确定了广西红树林斑块面积80%以上的主要虫害种类。2008年底,广西红树林虫害防治专项研究已完成主体研究工作,目前正加紧进行项目后期的资料整理,预计年内可以完成评审验收。
肖建刚指出,下一步工作应尽快确定广西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计划,有计划地推进广西海洋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动,通过调查、监视、监测、评价、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工作等手段,有效地恢复和提高广西沿海的生态功能,让红树林永“绿”北部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