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三角区”因气候变化而遭到破坏大量难民将涌入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科学家警告说,如果地球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珊瑚三角区”因气候变化而遭到破坏,大量难民将可能从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涌入澳大利亚。
“珊瑚礁三角带”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面,是一片面积约为美国一半的海域,这里聚集了大量种类繁多的珍贵海洋物种。然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日益严重的全球暖化问题将给这片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虽然这片三角地带的海水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1%,许多科学家却把它看做海洋里的亚马逊。这片区域东至所罗门群岛,西达印度尼西亚,北临菲律宾,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拥有全世界约四分之三的造礁珊瑚物种和三分之一的珊瑚礁鱼类。
但现在,气候变化正在慢慢侵蚀这片海域。
昆士兰大学海洋研究中心主任欧福·休-古尔伯格(Ove Hoegh-Guldberg) 教授表示,各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对抗气候变化。“如果我们任由现状继续发展下去,不采取应有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那么也许50年后,地球上就只能看到珊瑚礁的遗迹了。也许事实上,珊瑚礁可能已经灭绝了。另外,由于支持渔业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食物供应因此发生了断裂。”他说。
食物的短缺其实才是休-古尔伯格教授等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这片三角区中居住了1亿5000万人,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当地的物产。
休-古尔伯格教授说到:“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本世纪末这里的食物产量将减少90%。显然,人们在这里生活发展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食物不够吃。那么这些人将去哪里寻找食物呢?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预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不得不吸收这些人员,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且因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气候变化和珊瑚三角区》报告的作者认为,若想拯救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必须在2050年将全球碳排放量减少80%。但即使是这样,也难以弥补气候变化给该地区已经造成的一些破坏。
来自70个国家的领导人最近聚集印度尼西亚出席世界海洋论坛,就如何更好的保护地球海洋环境进行探讨。另外,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今年12月在丹麦举行,讨论签署《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新一轮全球气候协定。目前许多国家都同意把2020年减少25%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未来的目标,其中也包括澳大利亚。
但是休-古尔伯格教授对此表示怀疑。他说:“减排25%的目标对澳大利亚而言无疑十分具有挑战性。但是如果人们不能在2050年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话,那么现在这么做将毫无意义。因此我认为2050年减排80%应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必须尽快采取实际行动降低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紧迫事件。”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