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剿杀海洋
能钻进一个成年人的粗大排污管道,沿着海岸线随处都是
逃离不仅是在躲避远道而来的河流上游黑水。
单海兵来到海边,指着海面说,“仔细看,这里的颜色和别处是否不一样?”是的,那一块水面比别处要暗、要红。
“这是一个大排污口,上面的工厂从厂里埋过来的。”他说,每天下午是放污水的高峰,“从这里连着大海,很远的水面,都是红色的,每天如此。”单描述着,像这样能钻进一个成年人的粗大管道,沿着海岸线,随处都是。
沿着管道上溯几公里,出现了成片的化工园区。王文斌经常开车路过这里。“这里有响水县、灌南县、连云港市三大化工园区,入驻的化工厂已经有上百家了。”连云港市的官方资料显示,到2008年,这里将形成达200余家大中型化工厂聚集的超大级化工园区。
“建工业园区时,开过党员会,我是党员也参加了,当时我们就问建工厂对村子有无影响。干部说没有。”灌南县堆沟村74岁的老人陈宋法扫完化工园区的大街回到家中,他一天的劳动可以得到5元钱的报酬。
“对村子没影响是假的。我们潮河的水每天都是通红通红的。群众有苦没处说,抱怨我们党员拿了工厂的钱。”老人最愤恨的一件事情是,化工园区的人竟然对上告排污水企业的百姓进行了陷害,包括他的侄儿陈兆兵。
“他们从村里的河里取了水样,送到外面检测后,发现水有毒,人、牲畜都不能吃。要化工园区的工厂赔偿4万块钱。”陈宋法说,“化工园区管委会以这个为由,反告他们敲诈。”一些村民因此被关了半年,从此,村民们对化工园区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因告状坐了牢的,不单是堆沟的村民,盐城市滨海县头罾村支部书记贺红士至今还服着两年有期徒刑。“他带着老百姓告状,阻止建化工园区,为老百姓坐的牢。”头罾村民周林说。2007年7月7日,盐城沿海化工园区的吉华九分厂发生氯气泄漏,把周林在中山河边辛苦种的大豆全部熏死,“这已不是第一次,3月份,我养的鱼被污水全部毒死。”
他的妻子在一边哭诉着,化工园区不久前拆掉了他家的房子,如今,庄稼、鱼、房子全没了,他不知该把妻儿安置在哪里。
筹划着第三次搬迁的头罾村民季先生冒着雨,又一次察看化工园区的排污沟。那是一条10多米宽的人工运河。“从化工园区通到大海,有十来公里长呢。”季先生在一个桥上停下来,再往前就是大海了,桥下深褐色的河水死了一般,慢慢东流。
不仅是苏北。向南,是从浙江沿海到苏中密密分布的工业园区,向北,从江苏赣榆向山东的胶州半岛延伸,是青岛市正在构建的黄岛化工园区。继续北上,可以看见河北黄骅的化工园区、天津境内更大规模的石化工业区。这条锁链最后在东北沿海完整形成。
化工园区的道路还在与排污运河平行着向大海延伸。巨大的厂房仍在建设,已经投产的工厂机器的轰鸣声搅碎了海滨的宁静。
这种声音穿过了从盐城头罾到连云港燕尾港、赣榆的弯曲海湾,绵延不绝。
不能吃的海盐
陆上的有毒污染物经河流入海,通过沿海盐场晒制的海盐,又循环到人们的餐桌上
贝壳死了,鱼死了,当污水经过成百上千的江河汇流入海后,大海里的盐还能吃吗?
2003年12月,福建厦门、福州等地曾发生过海水污染导致食盐不能食用的传闻,引起市民抢购食盐,市长最后亲自出面辟谣说,福建省的食盐全部由本省生产,主要生产地在惠安、莆田、同安。市长说福建海域当年没有发生过任何海洋污染事件,传闻是假的。
然而,人们对大量陆上污水排入大海,导致大海受污,影响海盐生产质量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
2006年12月,广东省汕尾市盐业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全市各地的盐业生产情况检查后发现,全市多数盐场用以晒盐的海水均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生产出来的海盐色黑、水分多、杂质多,微量元素超标,不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标准。
检查组在该市陆丰检查时发现,一些盐场晒盐的海水很浑浊;有的盐场附近的海水受工业污水污染,水质较差。
广东省湛江市也进行过同样的盐业生产检查,发现一些私人盐场偷偷抽取地下卤水晒盐,只有一个结晶池。盐业部门的检查人员说,这样的做法会受到海水养殖和近海污染严重影响,生产的盐有害物质增多,各种有害物质混合在一起,根本不能食用。
陆上的有毒污染物经河流入海,毒死的不仅是海洋生物,通过沿海盐场晒制的海盐,循环到人们的餐桌上。人们自己排放的毒果经过循环之后,可能又回到了制造毒果者的体内。
江苏省银宝盐业公司下属的新滩、灌东、头罾等几大盐场就与盐城、连云港几大化工园区为邻。一块块方格状的盐田与排放着污水的工厂隔墙相邻。
“我们生产的海盐早就不用做食盐了,全部只能作工业用盐。”守着高高的盐山,新滩盐场的老王看着红红的卤水,“卤水从大海里抽上来,要经过几道工序才到这里,可就是这样,我们也担心不干净。”
在太阳的照射下,白花花的盐粒从卤水里长出来,像一朵朵小花。
2004年2月,化工园区刚刚建设时,时任江苏省盐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的王德善有次在银宝公司的讲话上,专门提到了由于受工业污染的影响,海盐生产质量和数量都在急剧下降。
“我们是不吃自己生产的海盐的,我们也买外边公司生产的盐。”虽然自己盐场所在公司也生产加碘盐,但老王看着一天天扩大的化工园区,不免心有余悸。
从前,黄海里有一种虎头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灌河是江苏海岸线唯一没有建河闸的河流,这是为每年虎头鲸向洪泽湖洄游产卵准备的。
可是,2005年后,虎头鲸再也没有来过。
下一个渤海是谁?
“渤海早就成了死海。”多位海洋专家估计,如果要使渤海“复活”,要用200年时间
几天之前,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村民周文重再次发来沉重的短信:“我们怎么办?”
焦虑的不只是他一个人。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再次呼吁加快渤海区域性环境保护立法进程。
“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渤海的生态环境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海海域局部污染严重、污染范围持续扩大,局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渔业资源趋于枯竭,赤潮、溢油等海洋环境灾害频发。”高之国忧心忡忡。
据他掌握的数据,渤海是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每年遭倾倒57亿吨有毒的肮脏废弃物与20亿吨固体废物。北京与天津的一些海鲜店,已不再购进污染地区的水产品。注入渤海的53条河流已经有43条属于严重污染。
中国官方统计数字显示,环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已经超出正常水平的大约两千倍。在排污口附近方圆几海里内已经没有鱼类生存。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通报显示: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有增无减,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渤海沿岸减排压力尤为突出。
这份报告称:“对全国5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约77.1%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比上年同期增加18.2%。四个海区中,黄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最高,达82.8%,东海79.8%,南海73.0%,渤海71.7%。
“排污口日平均排海的污染物总量为9230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7%,主要原因是部分排污口排海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较去年同期增高;排海污染物中,约有41.6%进入海水养殖区,只有10.9%排入排污区。”
2007年7月,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发布了《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公报称:“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和胶州湾局部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近岸港口、黄河、小清河、漳卫新河入海口和沿海企业排污入海口等周围海域污染较重。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黄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和生境改变等。”
受污的海洋对于山东省创造“海上山东”的计划,将会是最大的障碍。
2005年8月22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发布了2004年度《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该省近岸污染面积较上年增加了498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的I类水比例则从2003年的20%猛然下降,仅剩下4%。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