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上半年,潍坊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动员会议以及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九五一”的思路举措,着力发展渔业经济,保持了渔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1-5月份,全市实现水产品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55.5%;水产品产量16.7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海洋捕捞9.8万吨,同比增加10.3%;海水养殖2.9万吨,同比增长112.4%;淡水产量4.0万吨,同比增加12.3%。
一是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扇贝、海参、舌鳎”等名优品种,积极调优养殖结构,提高名优品种放养比重。
扇贝养殖养殖面积已达30万亩。海参养殖池塘96个,总面积1万亩,上半年已出海参25000公斤,实现产值500万元。工厂化大棚养殖以半滑舌鳎、大菱鲆为主,全市现有半滑舌鳎、大菱鲆大棚398个,养殖面积33万平方米,年产量3350吨,年产值近4.4亿元。
二是淡水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加大冷水鱼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哲罗鲑、细鳞鱼等名优品种,虹鳟鱼、鲟鱼工厂化养殖面积已达500亩,售出商品鱼1800吨,产值4000万元。在水库渔业方面,针对早春气温低,鱼活动差,成鱼易捕捞,便于活体运输销售的特点,同时,由于春旱水体减少,载鱼量加大,各个水库已完成春捕,捕捞各类水产品6000余吨,产值5500万元。
三是苗种生产规范有序。严格许可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整顿并规范水产苗种生产秩序,重点查处无证生产行为。生产繁育的主要品种有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蟹类(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等)、半滑舌鳎、牙鲆、海蜇、大菱鲆、海参、鲤鱼、鲢鱼、鳙鱼、虹鳟、鲟鱼等。今年共生产海水苗种30亿尾(只、粒),产值达4540万元;淡水苗种10亿尾(只),产值达1650万元。今年苗种生产质量好,数量充足,这为增殖放流和全年渔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海洋捕捞好于去年。到5月份为止,实现海洋捕捞产量9.8万吨,同比增加10.3%。450马力渔船在威海石岛附近海域远海生产,主要捕捞品种为章鱼、缇鱼等,少量生产鲳鱼。150马力渔船基本在羊角沟、央子附近近岸海域生产,部分渔船捕捞区域较大,最远到辽东湾,捕捞品种主要为,梭鱼、光鱼、口虾姑、底栖贝类、杂鱼虾等。但是由于受1-2月份持续低温天气影响,鱼汛较少,没有大宗渔获物出现,以虾蛄生产为例,今年一般生产船只航次产量30-50公斤左右,高产船出仅100多公斤。
五是增殖放流规模持续扩大。今年潍坊继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共投入资金2403万元,比去年增加了29%,放流各类苗种3.9亿尾粒,建设人工鱼礁一处,选划沙蚕种质资源保护区一处。到目前为止,在峡山水库放流大规格鲢鳙鱼190万尾。在莱州湾近海放流伞径
六是养殖证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以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潍政办字﹝2011﹞第49号),要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发证登记工作。对全市养殖水域滩涂资源重新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已制定出我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下一步经专家组审核同意后报我市政府批准发布实施。寒亭区、诸城市已完成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其他渔业县市区正在加紧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完成。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放养殖证129本,发证率为62.3%。争取年底所有县市区都完成养殖证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养殖证发放率达到95%以上。 责任编辑:王洪亮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