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大陆不会用航母这种新装备对付台湾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5-05-20 21:09:05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台湾“国安局长”蔡得胜昨在“立院”答覆国民党“立委”林郁方、张显耀质询时指出,大陆购自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已顺利解决舰载机问题,规划今年底就会下水。

中国时报报道,他表示,这艘航舰初期虽只担任训练鉴任务,但已具作战能力,未来可能部署在青岛或海南岛,尽管对台会有威胁,但大陆对台动武不需动用这种新装备。

蔡得胜会后说,外传这艘航母将取名“施琅号”或“北京号”,“国安局”对此还没确切讯息,不过这艘航舰是以训练为主,大陆同步还设计另艘新型航母,目前舰载机是采仿造俄罗斯的苏恺三十三战机,至于舰载机升空是使用滑跳或弹射,则是两种都在研究。

他表示,大陆要成为全球“强权”,执行远距打击能力是必然的,航母这种新式装备不会用来对付台湾,因为对台使用导弹可能更有效。

蔡得胜透露,“瓦良格号”航母因需要较广的活动海域,因此可能部署山东青岛或海南岛。林郁方担忧“瓦良格”号未来将影响南海进而“威胁”台湾太平岛安全。

问及是否赞成派陆战队回南沙驻守,蔡得胜回应说,如果南海真发生战争,太平岛这么远,即便陆战队也不易防守,目前以“海巡署”防守已是最好选择,军方陆战队也已代训海巡官兵。

航母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国际先驱导报刊登特约撰稿人海韬的文章说,连日来,针对“瓦良格”号的境外报道(参见该报《中国首艘航母“诞生”记》)连续升温,有关“瓦良格”号的舰载武器系统、下水时间、舰载机选择等种种猜测就逐一浮出水面。此外,航母的建造费用也成为外媒议论的焦点,某些外媒暗指航母是中国海军的“顶级奢侈品”。

文章说,在国外,航母除了“海上大型综合作战平台”的学名,还有另外的特殊标签,比如“喂不饱的吞金兽”、“烧钱机”等。不过,这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航母有形与无形的价值,都大大超越了航母本身,不仅是军事安全方面,其带动的航母效应外溢,将促进和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

“烧钱”也“赚钱”

建造航空母舰这样的超大型作战平台,其带动的科技、装备发展能达到“惊人”的级别。从基本的航母舰体、动力装置、推进系统、雷达、武器系统到舰载机设计制造,从作战指挥到飞行管制、起降系统,无不意味着几乎全新的装备技术发展。现代舰艇“智能化”、“信息化”要求的提升,对于新型计算机支援系统、多功能控制,智能化通信、导航、目标识别以及舰载激光等新型武器装备系统的研发,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航母配套战斗群建设、航母母港扩建、舰载机陆基机场建设,还将带来更为巨大的国内需求,大幅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至舰体材料、小至航空母舰办公自动化与饮用水系统,都蕴藏着可观的商机。

英国新型航母建造过程中,仅绝缘系统就与英国帝康公司签订了价值5700万英镑的绝缘系统合同,同时能够提供350个工作岗位;与英国泰利斯公司签订价值2500万英镑的基础通信系统合同,同时能够提供50个工作岗位;即便是作为辅助设施的航母水处理合同,也价值100万英镑。

从各国航母发展的情况看,通常投入数十亿美元,就将带来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美元的市场与就业需求。可以说,自主改造或建造航空母舰,对于一国国内经济的带动相当明显,航母同样也能“赚钱”。

增强国民海洋意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陆海大国,相对于美日等传统海洋国家相比,国民的海洋意识却相对薄弱。直至今日,提到海洋,映入国人脑海的恐怕更多的是“岛链”与“困锁”。在潜意识中,海洋仍是危险之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中国的海洋权益得到了大幅度拓展,但总体来讲,国民维护海洋权益的意愿仍基本是防御的、被动的。目前,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都已经或即将建造自己航母。拥有航母,不仅是一种军事能力上的要求,也是国家显示维护海上方向安全与海洋权益的重要标杆。

孙中山曾说过:“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势”。可以说,拥有航空母舰对于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的提升、对于增强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的自信,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担负更多国际责任

海军是和平时期唯一可以跨出国门的军种,是执行和支持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也是国家塑造有利海上安全环境的战略性军种。

近年来,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汶川救灾等任务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均有突出表现。但是,相对于美军而言,由于缺乏航母等大型海上平台,中国海军在和平时期的大规模投送、部署与运用能力仍显得不足。

而航空母舰的服役,将大幅度增强中国海军在远海护航、海外人道救援、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救灾行动、紧急撤离行动,以及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海盗、走私等海上犯罪活动的能力。同时,在国际社会,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承担大国义务的能力,在更加广泛地开展海上联合演习、维护公海秩序等领域进一步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海洋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巩固和拓展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与海洋发展空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