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几个月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大幅涨价,从棉花、玉米到铜,当然还有石油。一般说来,商品价格高对经济增长不是好事。原因有二:其一,高物价带来通胀压力,可能迫使中央银行提高利率,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慢速度;其二,高物价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在食品、原材料和能源上的开支增加。这削弱了他们在其他方面开支的能力,也会抑制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们对于高物价的反应是温和的。总的来说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在稳步复苏,而且对于重新评估2011年全球经济走向,他们多少有点“等等看”的态度。
然而,我感觉物价高涨带来的冲击比很多经济学家预期的更大、更痛苦,持续时间更长。
高物价将成常态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物价上涨不会重创全球经济复苏表示乐观。几个月来,物价涨个不停,然而经济复苏势头有增无减——这表明世界承受食品和能源高价的能力比过去增强。人们多少也希望最近的物价飙涨是暂时现象造成的,影响既不会很严重也不会持久。一旦利比亚的危机得到解决,油价可能回落,或者2011年有几个地方大丰收就可能抑制食品全面涨价。
然而另一方面,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很多基本商品价格将居高不下。没错,由于埃及和利比亚的动荡局势,石油价格最近大涨。但是两年来石油价格一直在节节攀升。因此当中东地区的危机最终解决,我们又能期待油价回落多少呢?食品也是如此。美国农业部最近警告说,即使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小麦、玉米和大豆仍然紧俏,物价上涨压力增大。换句话说,不要指望本地超市的东西很快会降价。
因此这意味着居高不下的食品和石油价格将继续加重各地家庭的经济负担,抑制全球消费。高物价对穷人冲击最大,他们每天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来购买食品,西方富人的腰包也会因此变瘪。在美国,很多家庭已经受到失业和房贷危机的胁迫,食品和汽油价格上涨可能让美国消费者无力或不愿消费。在一个经济增长依赖个人消费的国家,这可不是好事。
新兴经济体紧缩银根
与此同时,高物价已经造成了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导致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放慢经济发展速度来控制物价上涨。中国4个月内3次加息,而且不断提高银行部门的准备金比率,从而限制借贷增长。印度通货膨胀超过了8%,分析家估计升息次数将增加。新兴市场提高利率意味着全世界的增长速度将放慢,因为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影响越来越大。世界银行估计,201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半源于中低收入国家。
如果物价稳定或下跌,新兴经济体的一些通胀压力将缓解。但不是全部。居高不下的石油和食品价格不是发展中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快速增长本身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如此。在中国,人们一直担心,放贷骤增引起了房地产价格不断蹿升。当然,很难说中国的房地产是否真的形成了泡沫,但是据民间数字,一些大城市的房价去年暴涨20%以上,因此有充分理由担心泡沫。中国官方显然很焦虑,不断地发布法令、警告和规定,试图给房地产市场降温。我这里想说的是,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正在应对一系列因素——不只是高物价——造成的通货膨胀,通胀压力促使他们紧缩银根,放慢经济增长速度。
我们还得小心发达经济体不知不觉出现的通货膨胀,尽管其中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乏力。英国通胀率为4%,部分原因是油价高,英格兰银行面临升息压力,尽管2010年第四季度英国的经济萎缩。如果通胀迫使央行加息,那将给经济增长雪上加霜。
因此你可以看出我会得出什么结论。发展中国家(可能还有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物价和抗通胀措施共同作用,可能很容易造成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我不是说全球经济复苏会脱离正轨,但我担心我们一直在低估高物价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