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布局实现重大调整——三论建设蓝色经济区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上升为国家战略,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层次将会更高,辐射带动能力将会更强,其强大发展效应,将超越区域界限,对促进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发挥更大作用。
多年来,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道关隘。将优势区域培植为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中,半岛蓝色经济区就是发挥带动作用的重要增长极。首先,其极力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具有强大的延伸带动能力;其次,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积蓄发展后劲,势必产生扩充经济腹地的内在要求,将这一要求与中西部需求相结合,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既能提升沿海地区发展层级,又能带动中西部共同发展。这是一个优势互补、协调推进的过程,对于促进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具有重大作用。
发挥蓝色经济区带动作用,首先要将自身做大做强。产业是经济区的支撑,做强经济区要将产业结构调高调优。山东海洋第一产业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海洋二三产业的一些领域落后于先进省份,是整个产业格局中的短板。瞻望未来,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更多地集聚于海洋二三产业,发展空间需要更多地从二三产业挖掘。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要在保持海洋第一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做大做强海洋二三产业。山东海洋科教资源在全国领先,产业基础良好,只要我们紧盯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前沿,开发高端技术,研制高端产品,发展高端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就一定能够形成战略优势产业、骨干支柱产业、新兴高端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对全省形成强大的带动能力。
发挥蓝色经济区带动作用,就要坚持海陆统筹发展。蓝色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海洋和陆地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既站在海洋看陆地,又站在陆地看海洋,既统筹蓝色经济区内的陆域面积,又统筹全省广大内陆地区,实现最广泛意义上的海陆一体化发展。为此,我们既要发展海洋产业,又要发展临海产业、涉海产业,把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在海域和陆域一体化部署;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过程中,既能以海带陆,又能以陆促海,着重选择那些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产业。“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部署了三条开发保护带、三个产业集聚区,充分体现了海陆统筹理念。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这个规划,必定能够实现带动全省发展的目标。
发挥蓝色经济区带动作用,就要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创造有利的保障条件。优势地区带动作用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在整体布局中的渗透扩散能力。要放大优势地区的带动能力,必须以一体化布局为舞台。体制是打造一体化舞台的保障,而当前相关体制更多地体现“海陆分离”色彩,发挥蓝色经济区的带动作用,就要破除藩篱,构筑推进海陆一体化的体制。市场机制是打造一体化舞台的基础力量,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就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基础设施是沟通海洋和陆地的载体,是产业扩散的支撑条件,只有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网络,才能加快以海带陆的进程。海陆一体化,一个重要环节是统筹海陆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陆一体开发,就要全面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相信,乘借蓝色经济区建设升级的东风,积极创造海陆融合发展的保障条件,既把握好海洋发展这根弦,也把握好陆地发展这根弦,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变奏,全省整个生产力布局必将得到大幅提升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