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勇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黄三角开发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步入了历史快车道。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一年来,东营用实际行动表明,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场新的开发战略中,东营有责任、有能力担当起排头兵的重任。
用实际行动证明东营无愧于主战场
东营是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需要而成立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石油开发进入稳定期后,东营就开始城市转型的探索。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实现这一地区的振兴繁荣,是东营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苦实践。
进入新世纪,"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2006年,山东决定以东营为主战场,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新一轮大发展潮头已涌,东营迅速行动,是年底即编制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发展规划》。在新一轮黄三角开发建设之初,东营已放眼全局,寻找自己的定位,思索如何担负起主战场的历史使命。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后,东营市对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发起动员令:"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和成效来证明,东营要在开发建设中站立排头,无愧于主战场的地位,无愧于中心城市的地位!"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规划》进行了系统学习;今年初,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四期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规划》轮训班,对全市所有县处级干部培训一遍。对《规划》的深度研究,让领导干部对《规划》了然于胸,为加快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瞄准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招商,使外来投资明显增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入驻;转方式、调结构强力推进,市内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2.7%。
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只有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推进开发建设不能漫无边际、平推平拥,必须选准载体,快速突破。
早在2007年,东营市就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思路措施,以"四区一城"为主战场,集中力量推进实施,拉开了大开发的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省里的充分肯定。
《规划》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之后,东营市对自己的规划又作了进一步完善。他们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现代服务业等条分缕析,或制定或调整,很快,59项专项规划陆续产生。在沿海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以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和黄河水城"四区一城",以及"三路两港一场"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三网"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一副描绘东营未来美好蓝图的规划呈现在世人面前。
规划不仅仅要体现在纸上,还要落在地上,更要开花结果。一年来,东营市先后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实行目标责任制,将《规划》提出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并实行定期调度督查和通报。
他们围绕主体产业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平台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八个方面,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重点推进项目124个,总投资2870亿元。
用创新阐释发展的动力
东营人深知,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对于整个黄三角的开发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要真正担当起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领跑者的角色,只有结合东营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才能走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路子。
应时而生,顺势而为。一系列新举措、新做法的出台,让人体会了东营对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渴望和热切:
--行政管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委员会,设立了实体办公室,五个县区、市属开发区以及市直部门、单位分别成立了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专职工作机构,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创新园区体制机制,赋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实施市属国有农场改革,成立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两个管委会;理顺生态旅游区管理体制,成立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为主体产业区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金融改革。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获准批筹,黄河三角洲地方性银行、创业投资集团公司等组建工作正在推进。引进了恒丰、华夏、中信、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东营分行获得系统内批准。省银监局已批复东营组建村镇银行三年规划。新上市企业1家,6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
--土地管理。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签订了协议,在土地、矿产资源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共同推进东营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的"部省协议"已报国土资源部。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市属开发区划定了建设用地备用区。
不仅如此,东营又创新性地研究制定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社会和谐4个方面49项高效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方向性约束性指导。同时,他们还制定出台了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生态建设、发展新兴产业等支持政策,强化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公益性生态林补偿等机制。
"面向2020年、重点抓好前三年、全力突破2010年",这是东营快速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时间路线图。在重新定位后,东营已经悄然发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