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人员最近表示,通过研究印度尼西亚珊瑚礁,可以找到周期性天灾发生的线索。他们以此推论,运用珊瑚来预测大地震,应该可以在20年内实现。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观察印尼苏门答腊外海的珊瑚礁时发现,从珊瑚的成长形态中可以观察出地震等周期性天灾的端倪。每次地震发生后,海床被推升,它和海平面的距离变短,珊瑚往上长的空间变小,就会向旁边发展。它们也会和树木一样有生长年轮,这些年轮记录着地震等周期性事件。他们认为,假设在地震等天灾中,周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因素,运用珊瑚礁来预测地震应该是可行的。
从1300年开始,苏门达腊外海的明打威群岛大概每20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明打威群岛最近的一轮大地震发生在1797年~1833年之间。2007年9月,明打威一带发生了8.4级地震。研究人员根据珊瑚礁的研究成果,再结合GPS数据的分析认为,这次地震仅释放了一部分断层自1833年以来所积累的能量。而且,该地震很可能是新一轮特大地震到来的前兆。
研究人员表示, “如果以前的周期可以作为可靠指导,我们有望预测未来20年内苏门答腊岛以西的一次或多次大地震。”2004年底,南亚附近的印度洋发生的大地震引发的滔天海啸吞噬了23万人的性命,单单是苏门答腊西北端的亚齐省就有17万人罹难。科学家预测,明打威群岛地下断层积蓄的能量足以产生8.8级的特大地震,给邻近地区带来严重打击,同时引发巨大海啸,其损失可能不亚于2004年的亚齐省。毕竟这一带的人口数量超过了亚齐。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未来数十年内,西苏门答腊只发生一次大地震,其震级可达8.8级;如果发生系列大地震,其震级别也可能分别达到8级以上。这些特大地震还可能引发5米高的海啸。因此,建议西苏门答腊做好地震和海啸来袭的准备,如事先设计撤退路线、开展逃生培训等。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