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始发力,风动黄三角 东营实施《规划》一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9:0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911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省目前惟一一个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经济区域,标志着我国大江大河入海区域最后一个三角洲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黄河三角洲的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黄三角地区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一年来,东营用实际行动表明,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场新的开发战略中,东营有责任、有能力担当起排头兵的重任!

“实际行动证明东营无愧于主战场”

东营是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需要而生的城市,上个世纪 90 年代,石油开发进入稳定期后,东营就开始城市转型的探索。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实现这一地区的振兴繁荣,是东营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苦实践。

进入新世纪,“ 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2006 年,山东决定以东营为主战场,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新一轮大发展潮头已涌,东营迅速行动,是年底即编制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发展规划》。在新一轮黄三角开发建设之初,东营已放眼全局,寻找自己的定位,思索如何担负起主战场的历史使命。

722日,东营市召开全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发起动员令:“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和成效来证明,东营要在开发建设中站立排头,无愧于主战场的地位,无愧于中心城市的地位!”

这份敢为人先的决绝和勇气,来自决策者对这片土地无限的热爱,更是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迸发使然。

不仅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内争当排头兵,在东营市内、在各自行业也要争当排头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获省政府批准后,东营上下深受鼓舞,一场争当排头兵的行动在全市上下迅即展开。如今在东营市的机关、企业、乡村,随处可见“争当排头兵”相关内容的标语、横幅。这一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嘹亮号角,激励着全市干部群众在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中争先创优,勇创佳绩。东营上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迎接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到来。

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让东营感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打好主战场,成为摆在东营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重大任务。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 规划》进行了系统学习;今年初,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四期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规划》轮训班,对全市所有县处级干部培训一遍。对《规划》的深度研究,让领导干部对《规划》 了然于胸,为加快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59项规划描绘美好蓝图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只有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推进开发建设不能漫无边际、平推平拥,必须选准载体,快速突破。

其实,在国家规划批复以前,东营人就认识到: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绝不能再继续停留在论证规划、争取审批阶段上了,必须不等不靠,快速启动。早在 2007 年,东营市就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思路措施,以“四区一城”为主战场,集中力量推进实施,拉开了大开发的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省里的充分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家规划的批复。

国家《规划》 正式批复之后,东营市对自己的规划又作了进一步完善。他们对生态建设与保护、 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现代服务业等条分缕析,或制定或调整,很快, 59 项专项规划陆续产生。 在沿海 1200 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以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和黄河水城“四区一城”,以及“三路两港一场”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三网”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一幅描绘东营未来美好蓝图的规划呈现在世人面前。

规划不仅仅要体现在纸上,还要落在地上,更要开花结果。一年来,为进一步明确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东营市先后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实行目标责任制,将《规划》提出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并实行定期调度督查和通报。

他们围绕主体产业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平台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八个方面,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重点推进项目124个,总投资 2870 亿元,截至9 月底,已开工在建项目90个,累计完成投资194亿元。

东营始发力,风动黄三角

东营人深知,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对于整个黄三角的开发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要真正担当起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领跑者的角色,只有结合东营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才能走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路子。

如果说国家批复的《规划》 ,是对黄河三角洲开发整个战役的部署,那么东营作为主战场,原来自己编制的规划就是实施这个战役的重点安排。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应时而生,顺势而为。一系列新举措、 新做法的出台,让人体会了东营对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渴望和热切:

——行政管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委员会,设立了实体办公室,五个县区、市属开发区以及市直部门、单位分别成立了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专职工作机构,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创新园区体制机制,赋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实施市属国有农场改革,成立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两个管委会;理顺生态旅游区管理体制,成立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为主体产业区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 — 金融改革。 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获准批筹,黄河三角洲地方性银行、创业投资集团公司等组建工作正在推进。引进了恒丰、华夏、中信、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东营分行获得系统内批准。省银监局已批复东营组建村镇银行三年规划。新上市企业1家,6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

— — 土地管理。 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 省地矿局签订了协议,在土地、矿产资源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共同推进东营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的“部省协议”已报国土资源部。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市属开发区划定了建设用地备用区。

不仅如此,东营又创新性地研究制定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社会和谐4 个方面 49 项高效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方向性约束性指导。同时,他们还制定出台了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生态建设、发展新兴产业等支持政策,强化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公益性生态林补偿等机制。

“ 面向 2020 年、重点抓好前三年、全力突破 2010 年”,这是东营快速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时间路线图。在重新定位后,东营已经悄然发力。

东营始发力,风动黄三角。作为黄河三角洲上的领跑者,东营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打好实施国家战略这块金字招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今年以来,新落地招商项目203个,总投资625.5亿元,有46 个大项目正在洽谈推进,引进了比利时苏威、美国通用电气、海尔集团、广汽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集团。而首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贸洽谈会、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展会活动的举行,也向外界很好地展示了东营的形象,为聚集人气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