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该县地处渤海湾南岸,海岸线162.6公里,入海河流众多,套尔河、秦口河、洼拉沟、弯弯沟等海河有效使用岸线长 200余公里,成为港口建设及临港产业发展的空间和资源支撑。
但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推进实施,大批用海项目相继提出海域使用意向,特别是港口、码头建设项目陆续上马,在带动临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岸线使用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深水岸线紧张,满足不了沿海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快的港口建设与海河岸线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岸线的破坏性非常严重;港口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大量海河自然岸线被占用。多数单位超过实际需求使用岸线,岸线使用率低下,岸线资源不合理的占用和空置现象十分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该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规范海河岸线使用秩序。
一是海河岸线的开发利用,首先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在区域用海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科学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岸线资源,限定开发容量范围,同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二是搞好岸线资源普查,编制岸线使用专项规划。近期建设不仅要考虑本阶段的合理性,还要与以后的建设相衔接,保持岸线布局的合理性和建设阶段的完整性,实现港口建设的可持续性。对于适宜建设深水泊位的岸线和易于开挖改造成深水港区的中深水岸线,优先保障重大建设项目所需岸线。
三是从严审核,集约使用河海岸线。海河岸线属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海河岸线的低偿使用,一些单位故意扩大实际需求量,申请使用岸线,严重浪费岸线资源,加重了岸线供需矛盾。针对这一现象,县政府改变原有划拨海河岸线使用供给方式,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审核岸线使用实际需求,科学集约合理审批岸线使用。
四是建立岸线评价机制和政策,开展对现有岸线调查评估,综合评价建设项目占用海河岸线的价值评估,合理确定岸线等级以级定价,强化海河岸线建设项目投资密度的评估审核,加强岸线资源分等定级研究,落实岸线有偿使用制度,体现岸线资源使用价值。
五是合理配置岸线资源,设定开发容量范围。严格调控岸线使用指标及资源收益,为持续发展留出资源空间;坚持河海一体化开发模式,实现整体开发利用的最佳效果;综合审核建设项目占用岸线对财政的贡献率,实现国有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