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海难:建设海洋强省 渔船需要怎样的保护?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海南要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东风,朝着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目标迈进。
海南渔业强省之路还很漫长。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供的数据,海南共有25762艘渔船,小型渔船占大多数。与沿海其他省份相比,海南省渔船设施比较落后,渔船小,设备简单,在近海捕捞尚为安全,一出远门即有很大风险。琼海口03052渔船2日晚上9点发现进水,船东4日上午9点向海洋与渔业部门请求搜救,整整36个小时,渔船的情况无人能知。与海洋和渔船相关的有海洋与渔业、海事、边防海警等多个部门,为何都没有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以致错过了黄金般的救援时间?
原因很简单,渔船上的通讯设施落后,他们无法得知消息。渔船上的对讲机只能联系船与船之间,单边带电台才能与岸上的电台联系,但是此设备仅仅是作为紧急情况时的呼叫系统,只有呼叫岸台时才会显示该船的方位。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渔船有没有单边带电台,只要双方通不上话,岸上的“相关部门”再多,也一无所知。
在广东、福建等地,很多渔船都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岸上的执法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渔船的方位,一旦遇到事故可以及时确定出事海域,方便施救。除此之外,通信公司也针对渔船出海通讯不便的情况加大了海岸带通信基站的建设,在近海凭手机信号也可以确定方位,这就形成了立体通信网络,每一艘渔船都在“网”中,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率。
据媒体报道,事故发生后,指挥部派出 “海巡183”轮、 “南海救201”轮、中国海监2115船展开海上大规模搜救,但是搜救的情况并不乐观。6日天气一变就只剩一艘南海救201船在失事海域搜寻。《交通部救捞系统专业化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提升救助运行能力:在重点水域9级海况下(风力12级、浪高14米)全天24小时都能实现救捞力量的出动,并可在6级海况下(风力9级、浪高6米)实现有效救助。6日当天的天气情况是东北风5—6级,阵风7级,没有台风,没有极端恶劣天气,“天气原因导致海况复杂而暂停搜救”,难到救援船不就是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实施救援的么?如果真是这样经不起“风浪”,那真是救援部门的“实力不强”了。
实力最直接体现在装备上,加强装备建设是实现海上救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上海洋强国如日本、美国都有强大的救助队伍:日本有救助船521艘,救助飞机75架;美国有20米以上救助船230艘,小船1800多艘,救助飞机212架,其中包括27架HC—130“大力神”、42架“海黑鹰”和96架“海豚”在内的200余架各类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以及数架先进的侧旋翼无人驾驶垂直起降巡逻机。这些先进国家的船舶和飞机都配备先进的装备,在领海范围内可快速到达现场,实施有效救助,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近年来我国的海上救援设备有了长足进步,不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年代长、吨位小、抗风等级低、科技含量不高成为制约海上救助的问题。在这次救援中,只有“南海救201”轮是穿浪型双体设计,能够适应风浪较大的恶劣天气,而海监2115船只能抗5级风,根本无法承担恶劣环境下的救助任务。
海南省管理着中国最大面积的海域,是我国海洋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地区。近几年,海南提出要做大做强远洋捕捞业,与这一目标紧密相关的就是对这些出海渔民生命财产的有效保护,让渔民高高兴兴出海,平平安安归来。面对汹涌的大海,每一艘渔船都是弱势群体,只有加大力度改造渔船渔港,添置先进设备,增加救援设施,改善救援体制,才能保障渔业稳步前进,从而把海洋大省打造成海洋强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