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沿海五市数千亿资金灌蓝 烟台1320亿造海湾海岛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24:12 

青岛港

青岛港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为探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现状,10月底,经济导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日照、潍坊、威海、烟台、青岛沿海5市。

今年4月,国务院同意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地区。目前,山东蓝色经济区框架已经成型,目前沿海5市均投入巨资进行新一轮经济建设。

日照:110亿建“港口城市”

日照市市长赵效为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给日照带来了三方面的重大机遇:一是生产力布局,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修造船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海洋装备工程基地将带动日照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日照港远期将达到6亿吨的吞吐量、1000万标箱的运载能力,即将开工建设的青()()(云港)铁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将使日照港成为全国惟一有两条千公里以上铁路直通腹地的沿海港口,高速公路、输油管道建设也在推进;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以日照为核心的鲁南临海产业区已被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已封关运营,对于提升日照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日照“港口立市”的主要载体,去年日照港吞吐量达到1.81亿吨,增幅居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首。今年及随后5年,日照还将投入110亿元用于港口建设,日照港将扩展为280个泊位,码头岸线总长达到86.6公里。

导报记者在日照港看到,全长8800多米的石臼港区防波大堤和30万吨原油码头正在紧张施工。为了助推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日照今年1月投资3亿元建立了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目前已有260家航贸服务企业进驻。“以前报关报检要跑好几天,现在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办完了。”正在办理报关报检业务的日照港工作人员李俊英说。

潍坊:1500亿造新城

谈到蓝色经济发展,潍坊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明珂表示,在潍坊的版图上,规划了1000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区、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优化区和6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区,滨海经济开发区成为这片区域的中心,寿光北部、昌邑北部成为“蓝色区域”的两翼。

根据规划,潍坊今年将力争投入400亿元,3年投入1500亿元,打造以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蓝色经济发展主战区、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潍坊的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就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甚至可以说潍坊就是要借蓝色东风,在滨海开发区再造一个新潍坊。”相关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

据潍坊有关部门统计,前3季度,开发区引进5000万元的项目128个,其中过亿元的69个。目前,在建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47个,其中过亿元的136个,过10亿元的13个,过百亿元的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多亿元。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苏立科称,按照建设潍坊新城区的定位和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来打造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滨海的未来也正是潍坊的未来。目前,潍坊市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总投资10亿美元的潍坊港已经实现一类口岸开放,今年将建成3个万吨级码头,明年将启动3万吨级和5万吨级码头建设,努力打造综合性亿吨大港。

烟台:1320亿造海湾海岛

“我们决定将海湾海岛开发作为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烟台规划确定了“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的总体思路,确定了“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连接中日韩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发展定位,并提出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建设核心功能区、沿海隆起带、战略支撑带“一核两带”,带动蓝色经济向深海远海拓展,向内陆腹地延伸。

烟台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延林介绍说,烟台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理念、统筹的理念、文化的理念、生态的理念”来引领、谋划和推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总投资150多亿元的23个港口项目全部启动建设,烟台保税港区(一期)基础和监管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龙口人工岛群、海阳丁字湾生态旅游度假区、莱阳南海新区等重点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根据《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试行)》,“东”即牟平东部新城,主要是养马岛和滨海地带开发。目前投资20亿元的2.3万亩沿海滩涂整理工程即将竣工;投资8亿元的礁石滩海岸开发全面开工;龙湖滨海地带综合开发项目正在完善规划,以及在谈的正道汽车、迪士尼文化产业园、志高欢乐谷主题公园,4个项目总投资上千亿元。“西”即莱州临港产业区,由莱州开发区和临港工业园整合形成。“南”即丁字湾一体化开发。地处青岛、烟台交界,规划提出打造成青烟威3市的“后花园”、半岛一体化发展的对接点和蓝色经济区南部新亮点。“北”即龙口人工岛群和招远滨海科技产业园。

威海:核电投资900亿

“威海986公里的海岸线上遍布岬角和海湾,浅海和滩涂面积广阔,是诸多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洄游的必经之地。”在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国进的眼中,当地渔业经济有着山东其他沿海城市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优势。“威海出产的海参、海带、牡蛎,均取得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威海崛起一批渔业龙头企业群体,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渔业企业超过40家。”李国进如数家珍地告诉导报记者。

除了发展渔业,威海发挥海湾遍布、地质稳定、光照充足、季风特点显著等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方面都有开发项目的城市之一。在核电上,规划总容量600万千瓦、总投资900亿元的荣成石岛湾核电工程正稳步推进,其中首期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机组即将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投产。在光伏发电上,已落成的市民文化中心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是全省最大的建筑一体化非晶硅光电玻璃屋面发电系统,3个总投资1.7亿元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入选了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扶持计划。

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介绍说,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建、借海而兴,依托海洋、区位、开放、生态、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从海防重镇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从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海洋城市。威海将继续坚持“高端、高质、高效”战略,积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蓝色经济发展新路子。

青岛:多点支撑蓝色经济

作为山东半岛经济龙头城市,青岛如何发展蓝色经济?青岛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伟介绍说,青岛拥有全国1/3的海洋科研机构和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研人员,是中国海洋科研学术交流中心。作为港口城市,青岛港去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世界第7位和第9位,全国最大的深水港董家口港区正在加快建设中。青岛正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努力向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目标迈进。

目前,全国最大的深水港——青岛董家口港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础设施投资超100亿元,入驻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00亿元,今年底将有3个码头达到简易投产条件,原定35年的开港目标将提前实现。青岛高新区继续实行饱和性投资,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增长62%。盐田回填等工程已完成,世贸城市综合体项目奠基开工。另外,青岛保税港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上半年实现进出口24.4亿美元,同比增长75.1%;实际利用外资1567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7.66亿元,同比增长37.04%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