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6时许,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赤纸水库发生决口30米。据海南省“三防办”初步统计,截止到8日强降雨使海南全省16个市县受灾,1160多个村庄受淹,近200万群众受灾,紧急转移近23万人。持续强降雨已造成全省6座水库告急。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这次降雨从9月30日起至8日已经持续8天的时间,这是49年以来第一次全省出现连续大面积强降雨。此次降雨不仅仅是局部,全省18个市县全部都出现强降雨,全省主要河流都发生洪水。受灾情况历史罕见。
从气象状况分析,海南特大暴雨灾害是自然灾害,但是深度挖掘,天灾的背后不乏“人祸”原因。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5月份央视二套财经频道记者到海南采访的情况。
行走在海南岛的海岸线上,到处都能看到正在开发建设的工地和被砍伐的树木,无论是开发火热的东部,还是正在萌动的西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央视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征地、卖地,而谈得最火热的是海边的土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无序开发已经在严重破坏着海南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严重破坏防护林。
这次暴雨三亚是重灾区之一。而就在今年五月份一位村民痛心地告诉央视记者:“没有征地前这里都是有防风林的,而且长的都是木麻黄,台风来都能遮风挡雨,沙来也挡,风来也挡,现在都没有了。”“台风对村庄的影响很大,在没有海防林保护的地段,村民的房瓦会被吹走,房屋也可能被吹倒。”“进入9月份以后,就是台风的季节,假如没有防护林,那么这些房屋、庄稼以及人都受不了。”笔者注意到,就拿正在遭受暴雨侵蚀、全城淹没的文昌市来说,在今年五月份,央视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开发商为了方便,把海防林砍掉,沙坝推掉,破坏原来的地貌,补种的多数不再是海防林,而是观赏性树种。“硬伤啊!”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林鸿民表示,如果设计不好,会造成海岸带变化,甚至造成生态灾害。最典型的算是文昌东郊椰林,海岸线侵蚀造成海岸线后溯300-400米,现在人们看到在海水中的刻有“椰林湾”三个字的柱子,原来是在陆地上。海水侵蚀陆地,一遇到暴雨必然使得泄洪缓慢,进而造成暴雨洪灾。
令笔者惊讶的是,今年5月的采访预言、担心、焦虑,仅仅经过120多天就灵验了。这种无度无序开发,破坏环境、破坏自然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和报应。唯一可惜的是,破坏环境者逃脱了,而遭受惩罚的是黎民百姓呀。需要反思的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本是一场好事,为何好事却办不好。不是在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海南独一无二的天然优势上下工夫,而是在已经证明是死路一条、并且已经受到严重惩罚的房地产开发上重蹈覆辙。三亚最近被列为房价上涨最快的十大城市之首,就是明证。
笔者衷心希望经受这次暴雨灾害袭击的海南能够痛定思痛,真正反思一下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路径,真正反思一下依靠竭泽而渔式开发海岸线、开发房地产、毁坏树木、森林和自然环境有没有出路;反思一下海南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案是否缺失,能力是否不足?希望这场特大暴雨能够警醒海南的决策者们!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