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4 2025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4 日,第十二届国际湿地生态学大会(INTECOL WETLANDS CONFERENCE)暨第二十届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欧洲分会年会在爱沙尼亚塔图举行。来自 37 个国家的 272 名专家学者通过 11 场全会报告、224 场口头报告及 56 场海报展示,共商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率团参会,主持专题会议并发布《陆海联动 —— 联合国海洋十年 ONCE 计划下的滨海湿地碳汇倡议》(陆海联动倡议),为全球湿地碳汇研究与海洋负排放治理构建 "科技突破 - 政策协同 - 行动落地" 新范式。
一、主持专题会议:
聚焦滨海湿地碳汇前沿议题
7 月 1 日,焦念志院士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叶思源研究员共同主持 “滨海湿地负碳排放:机制、实践与挑战” 专题会议,该会议由叶思源研究员牵头召集,聚焦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营养负荷等热点问题,探讨了滨海湿地碳汇功能的提升策略。来自生态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的6位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二、发布国际倡议:
构建陆海联动碳汇合作体系
专题会议上,焦念志院士代表团队发布《陆海联动 —— 联合国海洋十年 ONCE 计划下的滨海湿地碳汇倡议》,提出五大行动框架:
•科学协同:填补陆海界面碳循环知识空白,量化污染对湿地碳汇的影响机制;
•全球联盟:联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拉姆萨尔公约等机构,建立标准化监测与评估体系;
•技术共享: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低成本湿地修复技术方案,强化社区参与能力建设;
•传统融合:整合原住民生态智慧与现代科学修复技术,开发生计激励型保护项目;
•示范引领:在 “一带一路” 沿线布局碳增汇示范区,推动气候融资与生态修复联动。
该倡议获得 15 个国家 32 位科学家现场签署支持,标志着 ONCE 计划在滨海湿地碳汇研究和全球协作体系中构建起系统性框架,为国际政策制定与行动落地奠定科学基础。此外,这一国际合作倡议已在INTECOL WETLANDS 2025会议官网正式发布(https://intecolwetlands2025.ee/programme/),全球科学家可通过该平台在线签署支持。
三、大会报告阐释:
滨海湿地锚定海洋负排放战略支点
7 月 3 日,焦念志院士在大会报告中系统阐释 ONCE 计划的使命路径:海洋作为地球最大活跃碳库,碳汇潜力约陆地的 20 倍,通过整合生物、化学、物理过程(BCMS 机制)可最大化释放碳中和效能。ONCE 计划作为一项联合国 “海洋十年” 项目,未来将以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碱化技术等工程实践,推动 “四泵集成” 储碳工程实践,并通过 ISO 国际标准工作组构建负排放技术规范体系,为《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提供科学和政策支撑。

四、实地考察与学术联动:
深化湿地保护国际共识
7 月 2 日,与会专家们实地考察当地酸沼湿地与泥炭地,针对生态脆弱性与保护挑战展开研讨,为构建跨区域保护策略积累实地数据。会议期间,焦念志院士与世界著名湿地科学家 Max Finlayson、Hans Brix 等深入交流,就建立跨半球湿地碳汇观测网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 Jaan Pärn 教授向焦念志院士赠送当地湿地文化产品,象征中欧湿地科学合作的新起点。
中国科学家在本次会议中展现了在全球湿地碳汇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随着《陆海联动倡议》的深入实施,ONCE 计划将进一步整合湿地生态保护与海洋负排放技术创新,着力构建"科技突破 - 政策协同 - 行动落地" 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ONCE方案。
信息来源 | 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智慧海洋圈子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