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这里,是墨子“斫木为鹞”之地;这里,是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郑板桥等当政执事之所;这里,因风筝而享誉中外;这里,因沂山、潍水而闻名遐迩;这里,就是雄矗山东半岛的咽喉之地——潍坊。潍坊,位于山东省的中部,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3万。潍坊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闻名中外的特色产业。潍坊地处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其北有濒渤海143公里的海岸线,并有潍坊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羊口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潍坊经济产业不胜枚举,其自古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潍坊是一个工业大市,全球500强之一的潍柴集团和海洋化工生产基地潍坊海化集团就落居于此,新郎集团、巨力集团、诸城外贸等更是耳熟能详;潍坊还是一个特色农业大市,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等也是享誉内外。在新的历史时期,潍坊更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构建而声名大噪,鸢都潍坊正在和着科学发展的节奏向蓝色经济的新战略中阔步前行。
在渤海之滨,潍河之畔,有一个因纸鸢和版画而闻名的美丽城市——潍坊。近几年来,潍坊利用山东省是海洋大省的地缘、资源优势,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和实施“海上潍坊”等发展战略,使本市的海洋经济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空间优势、潜力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潍坊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审时度势,按照国家实施新一轮海洋战略,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与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新的战略要求,奋力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投身于“三区”建设中,以时不我待的坚决态度全面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宏伟战略中。
立足区位优势 做好“三区”文章充分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广阔空间、蕴含的丰富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海洋优势产业极强的竞争力,注定了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海洋。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数十所,而且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2009年4月,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此战略目标一确立,山东全省上下振奋。走向蓝色,走向大海,发展蓝色经济成为山东时不我待、千载难逢的巨大历史机遇。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临港、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国家把实施新一轮海洋战略的起始点放在了山东,把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厚望和机会赋予了山东,期待山东在全国蓝色经济发展中率先一步、走在前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山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为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巨大的机遇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决策部署,于当年6月底出台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同时确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发展格局。在此《指导意见》和发展布局中,确定了潍坊既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七个前沿城市之一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四个城市之一。在全省范围内,作为“三区”建设于一身的潍坊市深感使命重大、责无旁贷,在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部署后,潍坊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规划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并按照省里“两区”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出台了《关于打造潍坊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和《加快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开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新的角色、高标准规划全面融入到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宏伟战略中。
潍坊集“三区”建设为一身,其“地利”优势为其借力外部资源、开拓市场和产业发展空间、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提升潍坊经济实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潍坊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提出了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坚持全面融入、海陆统筹,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有所作为、奋力突破,以北部沿海为主战场,以陆域经济为依托,集约优势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提升蓝色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努力把潍坊打造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发展区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潍坊市按照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新思路,把握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立足现有基础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力促一二三次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
角色已定,思路已清,目标已明。为充分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潍坊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发改委《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要求,科学提出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与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三区”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利用“三区”功能叠加的政策优势,通过对蓝色经济区域布局、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与促进高端产业加速发展和聚集,寻求在服务蓝色经济中实现高端产业发展聚集和生态示范区建设。
从实际出发 坚持海陆统筹重点突破发挥出潍坊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
为实现蓝色经济区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果,潍坊市委、市政府通过科学分析,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对潍坊“三区”优势和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把握,提出了要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与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与“三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发展要求。
因此,潍坊市委、市政府在遵循科学发展的前提下,为充分发挥其作为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结合本市蓝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了海陆统筹、突出重点的蓝色经济发展举措,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北部沿海地区实施全面突破。充分利用北部沿海地区的空间优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蓝色经济为方向,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加大科学投入,力争三年新增投入1000亿元;加快岸线资源开发,重点推进潍坊港扩建和羊口、下营、滨海三个渔港建设;加快蓝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机械装备、电力能源、临港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体现高效生态、循环经济、精细加工的新兴特色产业,加快推进马来西亚潍坊滨海产业园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疏港公路、铁路、潍日高速、城海轻轨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能力。
二是滨海新城建设要求率先突破。按照“一城四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着力构筑滨海新城发展框架;加快科教创新区建设,按照50平方公里、50所学校、50万人的规模,打造环渤海地区一流的职教园区和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基地;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建设高档楼宇、星级酒店、商务会展等商务平台,打造环渤海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商务中心;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建设一批与亲海、近海、观海相关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滨海服务业项目,打造山东半岛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胜地;加快高档商住区建设,开发建设一批高档商住设施,打造人流密集、商业繁华的现代化商住区。
三是要求全市各地都要在发展和服务海洋经济上奋力突破。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优势产业的培育,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涉海产业为重点,积极承接周边沿海城市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延伸,发展服务蓝色经济的涉海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求所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把蓝色经济作为重要的市场方向,加快建设涉海产业项目,在参与和服务蓝色经济中发展壮大。
四是对区域合作实施全面加强,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建立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全面加强与临海城市的合作,重点推进青潍蓝色经济发展一体化;主动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扩大与天津滨海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点区域的合作交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着眼于全球岸线城市和海洋资源开发需求,积极参与全球海洋产业分工与竞争,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
为发挥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潍坊市还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的发展举措,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蓝色经济发展新路子,同时,大力培植壮大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现代海洋产业,如海洋化工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等,努力发挥本市蓝色经济的产业优势,培育现代蓝色产业体系。
目前,潍坊市已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现在,潍坊市的“三区”建设步伐正在稳步推进,在海陆基础设施、蓝色经济产业、滨海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和滨海新城等园区建设方面已展露成效,为本市发挥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发展基础。
立足现有基础 加快发展促进聚集呈现出高端产业聚集区潍坊特色和优势
高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高端产品为标志、以产业组织体系的高端化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科技含量高、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世界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高端产业涉及一二三次产业领域,涵盖整个经济布局的产业体系,渗透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各类产业之中,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加快高端产业发展和聚集,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中央领导提出的发挥山东优势,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与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大部署,潍坊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切实增强“三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研究制定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潍坊在历史新起点上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提供了科学、系统、有力的发展保障。
多年来,潍坊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居全省、全国前列;先进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入围中国创新力城市50强之一、列地级市第15位。
根据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潍坊市提出了大力构建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目标,即:经过相当一个时期的努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以中心城市为载体,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以省级开发区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发展布局;高端产业成为主体产业,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主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争取达到国际国内领先的要求;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支撑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创新体系、政策体系和动力机制基本完善。
围绕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目标和战略,潍坊市在坚持优化布局和统筹兼顾中明确了高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首先要把服务蓝色经济作为重要方向,优先发展蓝色经济中的高端产业,支撑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把高新技术作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整体追赶、局部跨越战略,努力实现提高创新能力的跨越,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目标,在高端产业、高新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组织体系四个方面实现全面推进。
依据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潍坊市已开始着眼于高效配置利用高端产业资源,优化高端产业聚集区布局,以促进高端产业加快聚集发展。目前,潍坊市正以城市、园区、企业为重点,着力在打造特色产业链和发展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如,依托各类经济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特别是利用外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国内外高端优势产业聚集发展;大力实施“三个千亿”计划,突出汽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特种钢材、食品加工、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八大特色产业链,以打造有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高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连接,以产权和股权的组合为纽带,促进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骨干产业集中,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化发展、园区化布局的发展格局。
现在,潍坊市滨海区作为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正全力做大做强科技职教、滨海旅游、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绿色能源、临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等蓝色高端产业;寿光市也在着力培植造纸包装、汽车及配套、海洋化工、船舶制造和临港物流、石油机械制造和高端生态农业“六大产业基地”;昌邑市的高端化工聚集区、特色产业聚集区、临港物流聚集区、绿色能源聚集区等重点聚集区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多方支撑 形成发展合力
为实现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保障
当国家把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厚望和机会赋予山东以来,作为“三区”建设为一身的山东省潍坊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旋律和节奏中,通过战略构想的科学实践,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规划越来越缜密,宏大的发展前景近在咫尺,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也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共谋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继续加速推进本市蓝色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实施,潍坊市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探索,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实践道路上有效破解多重发展难题,从科技、人才、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快关键支撑措施的落实,着力打造蓝色经济建设的优势条件,为本市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和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合力。
充分发挥重点区域、园区和企业作为要素聚合、产业聚集重要载体的作用,努力打造产业发展的高地。为加快载体的构筑,潍坊市确立了各要素、产业聚集发展的格局:把北部沿海地区打造成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把滨海区打造成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高新区要建设为高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先行区和示范区,所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打造为高端制造业的主战场,中心城市的中心区确立为高端服务业的主战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专业市场以及研发机构是农业高端服务业的先行区,各个农业基地是农业高端产品的示范区;骨干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高端技术、高端产品的载体,要建立一批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高端产业基地。
着力搭建平台,为“三区”建设增强支撑力、推动力。加快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科技投入,扩大高新技术研发基金规模,重点建设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立适合高端产业发展的人才创业示范园,打造人才聚集的平台;加快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适应“三区”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通过引入基金、股权转让、企业上市、扩大合作等多种渠道,引导各类资本向“三区”建设集中;按照“三区”建设的需求,抓好商业运作、产业招商、信息交流等各类平台的组建,为“三区”建设提供支撑。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有效聚集发展资源和蓝色高端产业,在工作机制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推进各级领导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体制资源向蓝色和高端区域聚集,形成聚集的优势,产生聚集的效益。促进要素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优势产业等高端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技术项目和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门类向专业园区和重点区域聚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各行办、产业协会同蓝色经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衔接,促进蓝色经济聚集发展、膨胀壮大。努力打造“三区”建设的优势环境。着眼于体系高端化、服务高级化,在人才队伍、制度机制、创业环境等方面形成优势。同时,为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潍坊市在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中还注重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形成全市积极参与、齐抓共建,为“三区”建设发展形成强大合力的良好局面。
后记:沂山巍巍,潍河滔滔;鸢都潍坊,雄矗半岛。乘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发展春风,潍坊市正凭各方优势,汇八方合力,全力积蓄发展力量,为呈现出壮丽的潍坊新姿而全力以赴。潍坊作为山东的骄傲,将以全新的身姿等待世人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