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 盐碱成绿洲 三位一体永续发展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29:0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内,养殖海参一亩水面的年纯收入接近万元已经不是神话,也就是说,像一个80多亩大的“湖泊”,一年下来纯收入将近百万元。

在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已经建成使用,像这样大小规模的“湖泊”总面积达6万亩,年产值突破3.1亿元。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根据规划,整个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的总面积为30万亩,其中,10万亩为淡水养殖,以“黄河口大闸蟹”为主;20万亩海水养殖中,海参将占绝大多数。

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区域的山东省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站在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按照市委“四新”要求,把握高效生态发展方向,在科学谋划,高点定位,生态高效、综合开发上集中突破,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渔业精品区、样板区。

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项目东靠渤海湾,西连东营机场,北临黄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接广利港,交通便利,风景宜人。 现代渔业示范区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区内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地热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现代渔业示范区的承载能力,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坚持突出“生态高效、综合开发、产业富民”的特色,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

现代渔业示范区是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化程度最重、立地条件最差、绿化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以前来过现代渔业示范区的人这样形容:“大风起,‘金沙’飞满天;大风停,‘白银’遍地寻”,由于示范区地处渤海边,常年的海水浸泡、海风侵蚀,很难见到一点绿色。为彻底改变现状,改善示范区生态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今年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按照“科学治碱、管护并重”的原则,在示范区道路两旁大力实施林木绿化工程,现在的示范区内道路两旁各种树木林立、树叶在海风中随风摇曳,一眼望去绿色尽收眼底。

多年来,盐碱地因恶劣的水土条件被视为“绿化禁区”,围海吹填新陆地的土壤改良与绿化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一直是沿海滩涂绿化中的难题。传统上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采用“客土”绿化,即把外边的良土运进来,替换盐碱土以栽树种草。然而,这种改良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成本较高,且栽种的树木容易枯死。示范区立足土质差的实际,借鉴“三网”绿化盲沟改碱、暗管排碱、生物改碱等成功做法,按照适地适树的造林通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确保盐碱地造林成功。经过试验摸索,技术人员成功筛选出了竹柳、白蜡、柽柳等耐盐碱树种在示范区种植。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盐碱地造林,养护管理尤为重要。示范区严把“坑穴、苗木、浇水、栽植”四关,坚持挖大坑、挖深坑;做到当天进苗,当天栽植,并浇大水、浇足水。充分发挥专业队伍有经验、有技术的优势,组织专业队伍统一施工作业,实现了标准统一,落实好专人管护,把“三分造林,七分管理”落到实处,确保了栽一片、成一片、活一片。

目前,区内骨干道路两侧绿化土方工程全部完成,构筑台田130万方,投资1300万元,其中南北干路和东支路路域两侧铺设了自来水管灌,东支路绿化植树完成,栽植竹柳3000株,白蜡2800株,柽柳16000株,已植苗木发芽率在70%以上。昔日盐池、虾池连片的盐碱地如今不仅实现了“东参西养”的破题,而且已成为活力焕发的生态绿洲。

建设生态绿洲,走是综合开发之路,充分发挥区位、地理、资源优势,在搞好水产养殖的同时,积极开发风电、地热等清洁能源。在前期引进大唐风电项目的基础上,在示范区骨干道路附近预留出近 4000 亩土地用于支持风电项目的引进,目前正与多个风电企业进行接洽,商谈入区事宜。在计划投资8000万元新汇集团商务中心项目中,综合利用地热资源,开发温泉度假项目,初步形成了地上、地表、地下三位一体的立体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了各类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