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年”提速海阳发展
年内确保完成GDP234.5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增长22%
胶东在线网5月7日讯(通讯员 晓辉 连兴)日前,总投资70亿元的海阳港东港区项目建设开工,将建设集加工制造、仓储物流、业主码头、休闲度假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区。建成后,其集疏运能力将显著提升,对海阳市构建大开放格局、推进以港兴市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海阳港东港区项目是海阳市实施“全面建设年”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市以亚沙会筹备为总抓手,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两大机遇,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工作“三项经济建设重点”,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四大配套工程”,年内确保完成生产总值234.5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增长22%。
强化机遇意识,全面拉开“三条新战线”。以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为龙头,拉开高端产业聚集发展新战线,着力建设核电产业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重大制造业基地。目前,园区已落户、签约及在谈项目20多个,全市相关配套企业达到75家。今年,重点抓好国家核电重大专项等5个配套项目的建设,总投资13.3亿元。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拉开打造滨海旅游产业带新战线。目前,丁字湾海上新城前期工作已启动,宝龙滨海度假园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高端旅游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以亚沙会配套工程为主体,拉开沿海新城区建设新战线,着力把亚沙会51项重点工程建成“百年工程”。其中,国际会议中心等七项重点场馆建设年内将竣工。
把保增长作为第一要务,重点实施“三个新突破”。纵深推进大项目带动、民营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四大经济工作重点”,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好总投资380亿元的112个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对20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传统产业规模化、高新化;膨胀核电、海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化工、新型能源“六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集群,着力增添区域经济新活力。
坚持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五大建设”。纵深推进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和城乡社会一体化管理。围绕打造亚沙文化品牌,精心组织首届沙滩体育艺术节,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大力推进东村河环境综合整治、三年大造林、农村新能源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