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专访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胶南迎来了“港铁隧桥”(董家口港、青连铁路、胶州湾隧道、跨海大桥)的重大历史机遇。昨天,市人大代表、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接受了青岛新闻网记者的专访。下面就请听张大勇来为我们展望“隧桥时代”胶南美好的未来。
青岛新闻网: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胶南迎来了“港铁隧桥”(董家口港、青连铁路、胶州湾隧道、跨海大桥)的重大历史机遇。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胶南将怎样迎来“同城时代”的到来?
张大勇:为全面迎接与青岛“同城时代”到来,胶南做好了准备。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平台为载体,以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胶南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把胶南建设成为港口等海洋产业更加发达的蓝色之城、生态环境更加和谐优美的绿色之城、人文素质显著提升的文明之城、承载青岛长远发展的未来之城、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幸福之城。
隧道和大桥开通后,将推动胶南进入与青岛一体发展的“同城时代”,胶南在大青岛布局中的地位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县级市的概念,而是主城区的重要一极,是青岛未来发展的潜力地带。对我们而言,这既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对现有发展模式的挑战。在青岛“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发展战略中,胶南的发展支撑点首先是“轴”的问题,而隧桥恰恰就是贯通这条轴线的瓶颈,瓶颈打通后,西海岸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为抢抓这一重大机遇,我们沿滨海公路相继规划开发了董家口港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大学科研区等八个产业平台,积极谋划启动王台区域规划开发,形成了“轴向辐射、多点带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为承接青岛产业转移辐射提供了广阔空间。迎接与青岛“同城发展”时代的到来,要求胶南必须充分利用青岛奥运城市、帆船之都、旅游城市的品牌优势,在有机衔接的同时突出特色,利用隧桥放大自身的功能优势,使胶南的现代服务业水平上升一个层次。近年来,胶南先后吸引了喜来登、香格里拉、红星美凯龙等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目前,仅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内已入驻10家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客房总数超过5000间。
隧桥通车带来的不仅是人流、物流,而是把胶南现有的资源、区位优势进行了放大。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关系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全市林地面积发展到103.5万亩,人均拥有1亩多林地;先后关停20多家化工、印染等污染企业,今年又把加强沿海岸线规划保护列入人代会议案,着力打造“绿色之城”。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市人大代表、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接受记者专访
青岛新闻网:“转方式、调结构”是今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2010年,胶南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有什么思路?
张大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综合体建设是重要抓手。与其它地区一样,当前胶南也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发展模式到科学发展方式的“蜕变”。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否则,发展将难以为继。城市综合体是一种资源共享、功能聚合、集约发展为特征的全新开发形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展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建设城市综合体,不是简单地就园区建园区,更不是简单划地铺摊子,而是依托现有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不断提升完善功能,提高空间和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思路由平面变为立体、发展要素由单一变为综合。这一发展方向,完全符合胶南的发展规律,对于推动经济加速转型、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我们年前组织部分市级班子成员和各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上海、南京、常州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春节后一上班又举办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会,邀请深圳大学教授讲授城市综合体建设。
下步,我们将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临港经济开发区、董家口港区为平台的工业综合体,以水城、大珠山、琅琊台为平台的旅游综合体,以大学科研区为平台的科教及创新产业孵化综合体等十大类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