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新趋势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自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提出“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以来,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工作就在山东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照规划要求,经过2009年4月~8月的思想认识阶段、9月~12月的规划阶段,12月份之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就需全面进入执行阶段。
全面认识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与意义,科学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等话题在山东引起了广泛深刻的讨论。近日,《科学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
蓝区建设是全局性的战略谋划
胡锦涛总书记从全局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战略谋划,是山东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这是沿海经济的新坐标、国际竞争的新趋势、海洋世纪的新举措。”李乃胜说。
李乃胜向记者阐述说,首先,从1405年郑和下西洋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世纪人类开始走向海洋,把海洋作为通道,通过航海来发现未知大陆;在上个世纪,人类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探索海洋和研究海洋。进入21世纪,全人类进入了一个依靠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新时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濒海大国,建设海洋经济特区,称得上是13亿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在过去的30年,从最早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特区,到后来第二轮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再到后来包括海峡西岸、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上海浦东等沿海经济区,一系列开放式的窗口都在沿海兴起。但这些开放式的窗口并未出现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特区,它们只是建在海边,利用了廉价的海水运输,主体产业支柱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和陆地上其他的经济区没有区别。在沿海开放30年后,泱泱大国呼唤一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新特区,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应运而生,就是沿海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再者,如果说刚刚过去的100年,海洋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那么在新的海洋世纪,海洋竞争则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海洋经济的竞争。“在这种大前提下,中国如何打造一个海洋经济发展的旗帜性特区,是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也就是说,海洋经济竞争的新趋势要求我们建设海洋经济区。”李乃胜表示。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新趋势
“从国际上看,进入新世纪,海洋事业发生了一些明显的转折和一些新的趋势。从国际来说,新一轮‘蓝色圈地’、新一轮‘海洋探索’、新一轮‘资源开发’,促使了我们要酝酿新的对策。”李乃胜进一步指出。
李乃胜表示,国际上“蓝色圈地”势头已经越来越猛,尤其是在外大陆架,已经引发了激烈的海域划界之争。外大陆架本来是国际公共海底,申报获批的所有国可对其享有专属经济开发权。截止到2009年5月13日,已有50个国家提出了外大陆架的国土、海土的要求,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澳大利亚,于2008年得到了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的批准,新增加了250万平方公里的海土。此外,日本也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礁石建造海岛,欲将其周围4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变成自己的海洋国土,这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抗议。外大陆架已经引发了激烈的海域划界之争。
此外,东海钓鱼岛问题也是我国海域划界之争的焦点问题,南海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是新一轮的海洋国土竞争,说到底,也是海洋科技的较量、海洋经济的较量。这种情况下,重视海洋成了国家发展必走的道路。
“新一轮‘海洋探索’,也是国际海洋新趋势之一。”李乃胜说。过去的海洋探索主要是观测海洋自然环境,从气候、水动力、水下地质及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自然规律、自然环境的观测,收集基础科学数据。进入新世纪之后,全世界不约而同地把海洋探索瞄准深海国际公共海底,美国和加拿大已率先推出了深海观测计划(OOI),美国ASF自然科学基金会已经投入了3.6亿美元,在太平洋约5平方公里的海域布设了一个完全的海底网络进行深海观测。对于深海探索的要点来说,第一是连续,第二是实时,第三是网络化,第四就是瞄准未来深海人类公共战略性资源。现在整个海洋探索的目标、形式、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世界的海洋探索瞄准了深海国际公共海底,这是人类未来的深海公共战略性资源。中国也在向南海等深海建立观测系统。当然,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就新一轮‘资源开发’而言,过去资源开发是以海洋生物资源和近海油气资源这两大重要资源为主。现在,新一轮资源开发改变了原有格局。”李乃胜提出。首先,油气开始从近海往远海发展,依中国现在的钻探能力、钻探水平,最深海域工作水深约为500米,而国际上不少国家石油钻探已经超过水深3000米。美国ODP的钻探船,甚至可以在水深4000~6000米的地方正常开钻工作。在6000多米的水面上如何稳定钻探船、如何操纵6公里长的钻杆,这些都是思路、概念、技术上的革新;其次,海底可燃冰的问题、热液硫化物矿床的问题、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问题,都进入新一轮资源开发的行列,成为国际上开发竞争的热点。
“以上所说的趋势,都是海洋工业文明的标志,在此基础上,中国必须建立以关键技术为支撑的海洋经济和依靠海洋经济形成海洋竞争力的特别区域,这将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系到国际海洋经济的竞争等关键问题。因此,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国内外全局形势来讲,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突出了山东半岛特色的宏伟战略构想。半岛蓝色经济区,也定将是一个旗帜性的、突出海洋经济特色的特区。”李乃胜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