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代表团建议:严控填海造地 加强海岛生态保护
陵水代表团建议:严控填海造地 加强海岛生态保护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年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热潮使得土地再度成为奇缺的资源。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填海造地相对低廉的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拓展空间的眼光放到了海上,向海洋要地就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因此,昨天,陵水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要求严格控制填海造地和加强海岛生态保护。
陵水代表团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旅游的重要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先决条件。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但近年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热潮使得土地再度成为奇缺的资源。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填海造地相对低廉的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拓展空间的眼光放到了海上,向海洋要地就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他们认为,填海造地是改造自然的活动,本身就对海岸的自然环境,对周围水源、大气环境都会造成影响。不科学的、大面积的填海造地尽管增加了土地资源,但在获得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会对海洋生态资源造成破坏。
不科学的填海造地历史上已有过教训。可是,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海洋污染、生态退化、航道淤塞等巨大的后遗症。 由于目前国际上对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观念上认识的不断成熟,其它一些海洋大国也在逐年减少围海造地的面积。比如,荷兰在保障抵御海潮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研究退滩还水方案,实施与自然和谐的海洋工程计划,不再将海域直接围成新的陆地,而是尽量保留海域。
面对土地与环境的突出矛盾,国家海洋局也提出,沿海地区应该科学设计、统筹引导,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水平,实现工业和城镇建设用海区的科学选划,最大程度降低围填海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
与陆地相比,海岛面积狭小,地理环境独特,生态脆弱。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加强生态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确保海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在合理有序开发陆地国土资源的同时,对海洋国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珍惜。
因此他们建议:由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填海造地工程进行专项调研和海洋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对因填海造地造成周边海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由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生态修复;建立科学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慎重审批和严格控制填海造地工程,在满足建设用地的同时,确保蓝色国土的安全。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