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协委员建言蓝色经济区人才发展战略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1月25日上午,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2010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围绕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25日下午,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召集部分委员召开座谈会,为海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问题建言献策。
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在座谈会上指出,蓝色经济区建设是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大战略转移,要保证蓝色经济区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是蓝色经济区建设最关键的问题,要正确看待我们的优势与差距。王志民说,就海洋人才现状问题,省致公党曾先后到烟台、潍坊、日照、青岛等沿海7市进行专题调研,从各市情况看,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匮乏等问题。
针对海洋人才当前存在的问题,参与座谈会的委员踊跃发言,纷纷进诤言、献良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育才:调整高校人才布局
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建设中,普通理论型人员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足,虽然我国海洋教学、科研力量多数分布在我省,但实际上仍然远远不够。
省政协常委肖培树说,当前我们的基础人才多,实用型人才缺乏,我省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涉海类职业学院,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专业人才以及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如何培养更多的山东本土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省政协常委王鲁一对此表示深有同感,他说,当前,我省海洋职业产业人才远远不够,要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教育资源重组,完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集中支持建设多所高水平的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海洋产业发展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强有力的科研、人才资源保障。
省政协常委郭永军建议,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布局战略调整,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经济区内的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区产业带功能、产业链条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通过校内资源的整合、集成,优化专业布局,培育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海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领军人才。
引才:搭建平台引贤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有130多万,但回国的只有30万,为什么那么多的留学人员愿意留在国外?省政协常委吕善勇说,主要原因是我们搭建的平台不够,没有具体项目为依托,人才没有发挥才能的舞台,这是留学人员不愿意回来的最重要原因。
吕善勇建议,应结合具体项目和规划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以资金项目聚人才、以科研基地吸纳人才;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宽松良好的竞争和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当其时,才尽其用,各得其所。
王鲁一说,用人环境问题是我们的一个老问题,与南方省份比较,我们的用人环境并没有突破性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人才的引进。许多留学人才回来后“水土不服”,这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务。我们应努力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条件,打造协调配合、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关怀服务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服务政策,开辟为高层次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
在人才引进问题上,省政协常委林寿先认为,必须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维护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林寿先的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省政协常委王福泰的赞同,他们一致认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绝对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污”的老路,半岛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恢复将成为影响半岛蓝色经济区未来发展的根本因素,所以,海洋环保方面人才的引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用才: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说到用人问题,省政协常委张继平说:“用人,要靠政策。”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汇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这是用好人才的关键。
“一位名人说,科研就是国家出钱,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说到用人问题,省政协委员孙世春以此作开场白。孙世春说,当前我们的人才考评机制大多是短期的评价体系,很容易让人浮躁,对人才缺少应有的信任,根本不可能做到才尽其用。引进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孙世春建议,完善人才考评机制,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这才是用好人才的关键。
说到此事,省政协委员吴宗杰则认为,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需要搭建平台,用事业留人。
肖培树则建议,人才政策应该放开,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应优化用人环境,以项目资金留住人才;开展现有人才普查,建立全省海洋人才库,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建立正常的人才流动保障机制,保障企业和人才合法权益,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要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把人才当亲人,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等作为评审专家、职称的重要依据,将报酬与能力、业绩挂钩,实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
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最后作总结发言,并对蓝色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蓝色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要放眼世界,要与国际海洋机构、海洋科技机构和高校合作,特别要加强经济方面的合作。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住我省的一些海洋研究机构与半岛经济区合作,利用项目吸引住鲁科研机构与人才,提高人才的利用度。要重视对海洋产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蓝色经济区所属七个城市干部的海洋意识,提高他们决策的正确性。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