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频词蓝色经济 承载青岛人美好未来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蓝色之城”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从海边普通的养殖海参户,到去年选拔公务员的试题;从胡总书记考察山东,再到青岛蓝色经济论坛的成功召开,2009年“蓝色经济”成了这座海的城市“知名度”最高的新闻词汇。
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行,海洋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人文内涵,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承担着生力军的作用。青岛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730公里海岸线,拥有
丰富的海洋生物、油气矿产和海洋能源,拥有中国最早的海洋科研机构——黄海所和中科院海洋所,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以海藻、对虾、扇贝、鱼类、参鲍为代表的蓝色产业“五次浪潮”就是从青岛发源走向全国的,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4000吨级现代化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定址……这一切,都可以让我们自豪地宣称,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蓝色之城”。
为发展蓝色经济,我市提出了“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具体要求,并成立了专门的蓝色经济办公室,成立了3个专家委员会——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带规划委员会、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带规划工作推进协调委员会、蓝色经济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三委一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起草完成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框架初稿,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总体布局的思路。到2020年,青岛的目标则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
回望2009年,是什么让你牵肠挂肚?是什么让你唏嘘慨叹?又是什么让你印记深刻难以忘怀?就用一个词,挂在你嘴边、感觉挺新鲜的词,让我们把这些词收入记忆词典,来铭记“青岛的
蓝色经济 ■入选理由
因为有了海,我们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因为依靠海,我们的城市得以迅猛发展。每个在青岛生活的人都有一个蓝色梦想,那就是发展青岛、壮大青岛。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这个带着诗意的名词像旭日喷薄而出,它“照亮”了我们的生活,给青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更为广阔
的内涵。它成了我们挂在嘴边的话题,渗透着我们城市的梦想,更承载着青岛人的美好未来。
■2009高频词释义·蓝色经济
胡锦涛在考察山东时明确提出“蓝色经济”的概念,蓝色经济是蓝色理念为基础的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理论,它以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主线,包括了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工业、海洋生态产业、蓝色信息经济等多方面内容。
相比而言,蓝色经济比海洋经济有着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它更加注重海陆统筹布局,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类海陆资源;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推进海洋产业高端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海洋生态文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永续发展;更加注重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培育海洋特色文化,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数字新闻
记者从市蓝色经济办公室获悉,青岛已经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了临港石化产业、造船、海洋工程等临港产业集群。“九五”以来,青岛海洋经济保持年均20%的增速。2008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1450亿元,完成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
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明显。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青岛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1/4,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的4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80%左右。28个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机构,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十五”以来,分别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55%、91%的海洋科研项目,荣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的一半。
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28家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7艘千吨级以上海洋调查船。在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14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在青岛。作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拥有位居世界前10强的亿吨大港,青岛海港与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个港口有经贸来往。空港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通航国内50个城市及国际8个城市。
蓝色经济 优化提升一产
海洋养殖业迎来新的春天
市政府提出,在“一产”方面,我市将重点、大力发展高端种苗繁育、健康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同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海水养殖结构日益优化
作为海水养殖方面的专家,有“多宝鱼之父”之称的雷霁霖院士告诉记者,我们的海水养殖结构正在日益优化,比如,他目前正在承担农业部鲆鲽类行业专
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提高多宝鱼的种质问题。近来,项目从欧洲的多宝鱼原产国,引进了一批野生多宝鱼,目前正在培育阶段。雷院士称,眼下多宝鱼的养殖已进入理性科学养殖阶段,养殖户不会大面积跟风养殖。预计未来几年,多宝鱼养殖市场会较平稳。而对于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雷院士表示非常赞赏,认为这将给海洋养殖业带来“新的春天”。 海水养殖赚了大钱 关钲禺2000年开始从事货代生意,干得是风生水起,却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投入了“海洋”的怀抱:2003年的时候正值非典时期,家里人为了提高免疫力都吃起了海参,眼光敏锐的关钲禺在吃海参的同时看到了一个新的商机:海洋生物养殖。就这样,他毅然抛弃了原来干得顺风顺水的货代行业,在长岛包了1万多亩的海域养起了海参。“去年我的养殖基地年产5000多斤干海参,上市销售一年供不应求。”说到这里他乐得合不拢嘴。“我5年投资5000多万元,现在看到了回报,我打算再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一个20多亩的加工基地,将产量提高到5万多斤干海参,翻上10倍。”
看好了未来的前景,再怎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海洋里的动植物浑身都是宝,能给人们提供无穷无尽的宝贵财富。”关钲禺说得一板一眼。
实施海洋渔业“八大工程”
如果说,依托海洋产业的弄潮儿可以绘出一幅群像,那么关钲禺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对此,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黄聿颂介绍说,针对目前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本市确定了海洋渔业发展的下一步方向。初步考虑从2009年开始,利用5-6年时间,在全市组织实施现代海洋渔业“八大工程”,包括标准化生态养殖工程、标准化渔港建设工程、渔业资源养护工程、水产良种工程、渔业产业化工程、海洋捕捞结构调整工程、平安渔业工程、渔业科技与新型渔民培训工程。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全市海洋渔业实现传统品种养殖向名优珍品养殖转变,由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近海捕捞向远海(远洋)捕捞转变,由粗加工为主向精加工为主转变,力争把青岛建成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示范区,由此看来,在“蓝色经济”的航道里,未来青岛的海洋渔业将更加科学。
突破发展三产 游艇会客成为新时尚
三产方面,我市将着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普教育、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保险、法律、救护、气象等服务业,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全国海洋科普基地和滨海文化名城。
游艇消费在逐渐升温
提到发展三产,青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滨海旅游、海洋文化、海洋运输成为发展中的“三驾马车”。
“几年前个人订购游艇还是零,2009年我们与前年同期相比,个人订购量就增加了30%,总的业务量差不多翻了一番。”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两年游艇消费在逐渐升温,拥有游艇也成了商务人士身份与实力的象征。“在办公室里谈合作和在游艇里进行商务洽谈,效果和氛围肯定是不一样的。很多企业也在算这笔账:比如,我们的2008号游艇每小时租金1.8万元,能承载100个会员,每个人也就不到200元钱,而一般的小游艇价格还没有这么贵。”该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
游艇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青岛投资海上高端旅游项目的资金将超过300亿元,其中拟建游艇俱乐部专用码头近30个,游艇泊位将超过5000个,许多数亿元、超10亿元的大项目已经签约,有的已经开工建设,如开发区的唐岛湾游艇俱乐部项目、市南区的东奥游艇俱乐部项目等,正沿青岛海岸线展开,项目之多、覆盖面之广、投资强度之大,在青岛是前所未有的,这也进一步显示了各界对青岛游艇产业发展前景的普遍看好。 发展壮大二产 海水空调逐渐走进百姓家
二产方面,我市的目标是重点突破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矿产与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海水综合利用四大潜力产业。
靠海吃海有了新涵义
说起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船舶、海洋化工等名词,老百姓会觉得离自己比较远,其实不然。如今,靠海吃海有了新涵义,海水空调成为越来越多岛城市民越来越能感受到的海洋综合利用方式。从2006年奥帆赛场媒体中心,到在建的和记黄埔93万平方米的商住区,海水空调走进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民用住宅。
“海水空调”前景广阔
“冬天制热效果与普通空调持平,到了夏天制冷效果更好。”奥帆赛场媒体中心工程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夏天海水的温度一般在
综合利用海洋资源还更节能、环保,小港湾蓝色经济产业基地海水空调项目工程师杨宋说,以每平方米计算,设备冬季制热、夏季制冷的运行费用不超过22元,而目前集中供暖的费用需要30.4元,每年将节约标煤大约3.1万吨。
船舶业找到新增长点
青岛船舶业已进入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在努力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青岛船舶业决胜未来的关键。
几年前,北船重工抓住造船市场火爆的机遇,先后签订了17艘18万吨散货船的建造合同,现已批量开建11艘,到2011年将全部完工交付。而当金融危机导致散货船等航运市场船舶订单极其惨淡的时刻,北船重工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在第一时间进入海洋钻井平台、艇机艇架等新兴市场,通过转型升级为其应对危机找到了新路。北船重工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公司成功交付两座海洋钻井平台,其中一座是目前国内最大、装备最新的座底式海洋钻井平台。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建造了7座海洋平台。
青岛海洋生物产业前景广阔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