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角逐加剧 军事专家盘点2009年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7:39 

图表:奥巴马宣布阿富汗战略调整方案 新华社发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9年的世界军事安全形势表面上似乎波澜不惊,细品起来却波谲云诡,令人关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外国军事学术》总编辑肖石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实力受到不同程度削弱,对自身军事安全更加敏感,全球战略角逐加剧。

肖石忠认为,当前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没有变化,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角逐在更深层次展开,主要表现为太空和反导领域战略制高点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国际军控与核裁军机制面临“空心化”境地;全球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互作用更加明显;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甚嚣尘上。

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

据《外国军事学术》统计,2009年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23起,热点地区集中于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中亚、高加索、中东、非洲这一“不稳定弧形地带”,冲突的导火索主要是领土主权争端、部族冲突、民族矛盾、宗教对立、武装叛乱、恐怖袭击,冲突主要表现为武装对抗、恐怖袭击和非对称打击。

“虽然这些冲突并不具备全球性质,无法动摇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基石,但它们直接威胁到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肖石忠说。

在这23起冲突中,国家与非国家组织间的冲突有16起,是冲突的主体,大多表现为国内武装冲突的形式,如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哈马斯发动的地面战、巴基斯坦打击塔利班和部族武装的行动、斯里兰卡政府军对“猛虎”组织的攻势等。国家与国家间的冲突有4起,如泰柬边境武装冲突、朝韩军事对峙及海上武装冲突等。有外国或外国组织介入的国际化冲突3起,如伊拉克、阿富汗境内的武装冲突,国际联合打击索马里海盗等。

恐怖袭击活动烈度空前

“非传统安全威胁正逐步取代传统安全威胁,以其攻击不确定性强、杀伤面大、对民众心理为害烈的特点成为地区动荡的重要诱因。”肖石忠说,当前恐怖活动表现出发生地域集中、以军政设施为袭击基点、由一国向多国辐射扩散等特点。

2009年,巴基斯坦境内共发生70余起恐怖袭击事件,亡1000多人、伤1720人,平均每5天就发生一起恐怖事件,平均每起致死16人。在阿富汗,反政府武装今年实施了3170多起自杀式袭击或路边炸弹袭击,有274名外国军人、1500多名阿富汗平民丧生。在伊拉克,全年恐怖袭击事件虽总量下降,但烈度空前。特别是8月19日和10月25日的两次汽车炸弹袭击事件,至少造成255人死亡、1500人受伤。

此外,美国胡德堡军事基地发生的严重枪击事件、泰国南部分离主义组织制造的袭警事件、菲律宾南部马京达瑙省的政治绑架和屠杀事件等,都表明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恐怖袭击事件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第一大害。各国政府必须从恐怖活动发生的政治、社会、宗教、民族、历史等原因出发,多管齐下,加强国际协作,使反恐斗争走出“越反越恐”的怪圈。

国际军控与核裁军机制面临“空心化”危险

“虽然国际社会在2009年就核不扩散机制、建立无核武器区、加强核安全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但美俄在核裁军问题上还存在着根本分歧,伊核问题和朝核问题也止步不前。”肖石忠说,“国际军控与核裁军机制面临着‘空心化’的危险。”

作为冷战后世界战略武器管制基石的美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于2009年12月5日到期,面对之后带来的管制真空,美俄两国都希望能够缔结类似的新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但由于两国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核裁军条约是否应受法律制约等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双方能否在2010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前达成最终协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主要国家在倡导核裁军与核不扩散的同时,仍在继续更新升级核武器。美国2009年初完成了B61核弹延寿计划,试验改进了“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开始生产装备巨型钻地弹。俄罗斯把2009年国防采购总额的25%用于保持战略核力量,为战略火箭兵装备了10枚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改进了包括“图-160”在内的空基战略武器,还试射了已经超过服役期改造的RS-20洲际弹道导弹。英国开始加速新型核潜艇的设计、制造到部署的过程。法国将于2010年后把更新后的潜射弹道导弹装备核潜艇。

太空和反导的战略角逐加剧

“太空已成为军事发展的新边疆,太空军事化已只是时间问题。”肖石忠介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军事航天力量,天基信息系统建设力度逐步加大,侦察预警、导航定位、卫星通信能力不断提升,导弹防御系统的试验和部署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美国继续保持在天基侦察预警和通信导航定位方面的领先地位。4月发射的WGS-2军事通信卫星极大地提高了美军在Ka和X频段的通信能力;5月发射的“战术星”-3卫星具备太空成像分析能力,可使美军发现隐藏在树木下面的车辆、探测到近期埋藏在路边的炸弹;10月美国发射了“战神1号-X”新型火箭,再次奠定了美国在外空探索方面的领先地位。

俄罗斯发射了1颗先进的“子午线”-2军事卫星来替换老旧的“莫利亚”系列卫星,还成功发射了3颗新型军用通讯卫星和3颗“格洛纳斯-M”全球导航系统卫星,使得这一系统在轨卫星总数达到了22颗。2010年,俄计划使这一系统在轨卫星总数达到24颗,信号能够覆盖全球,从而建立起能同美国GPS导航定位系统竞争的体系。

欧洲、日本、印度纷纷建造独立的卫星系统。欧洲由欧洲防务采办局统一协调,进行“多国天基成像系统”的集成,整合天基侦察资源,谋求统一、强大的天基成像侦察能力。日本计划建立由2颗光学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组成的全球情报处理系统,以具备在任何条件下每天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至少侦察一次的全球侦测能力。印度火箭技术日趋成熟,在2008年成功实现一箭十星以来,9月23日再次成功实现一箭七星,这标志着印度筹建的“印度区域导航系统”进入实际操作层面。

在反导防御方面,美国国防部批准9亿美元用于部署陆军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移动导弹防御系统,拨款约80亿美元用于新型的导弹防御技术,发展并升级“宙斯盾”系统,增加反弹道导弹能力建设。俄罗斯加紧空天防御体系建设,力求构建能应对任何空中威胁的空天防御体系。日本开始重点发展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目前正进行第四艘“宙斯盾”级驱逐舰的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升级。

“可以预计,主要军事大国围绕新的战略制高点的争夺,将会进一步加剧。”肖石忠说,“这将给世界军事安全形势带来更加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