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成哥本哈根核心议题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气候成哥本哈根核心议题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来源:财经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2:03 

中国必须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财经》记者徐可

虽然还是年初,但可以断言,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下称气候变化大会),将是未来数年来最为重要的国际性事件之一。

按照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路线图”,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将最终明确发达国家在2012年之后需要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

如果哥本哈根谈判以破裂告终,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留给人类自我救赎的时间,就真的不多了。

气候觉醒

在中国,刚刚过去的2008年,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天真的变了。

去岁之初,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中国南方;受全球升温的直接影响,台风也更加肆虐,2008年,台风登陆中国大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均创新的纪录。

去年秋天,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1951年以来的最强降雨,在海南,秋季持续的强降雨甚至引发了霍乱,气候变化甚至可能通过影响疾病传播这种间接方式来影响整个社会。

不仅中国如此,气候变暖导致的影响在全球都越来越显性化。2008年5月,来自印度洋的风暴“纳尔吉斯”就曾重创缅甸,造成14万人死亡或失踪。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于2008年的“气候觉醒”在各个层面都得以继续。

继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后,2008年10月,中国第一次发布了气候变化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体制和机制建设。

一个月后,由中国政府主办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在地方,包括海南、甘肃、宁夏、天津、江苏、安徽在内的十多个省市,都先后成立了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给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底,中国决定启动编制第二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计这一工作将于2010年完成。

等待美国

2008年12月,在波兰波兹南召开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4次大会,是从2007年达成巴厘路线图,到决定“后京都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政策的《哥本哈根议定书》的半程点。

尽管人们在会前普遍预期,这只是一次从一般原则性谈判转向实质性谈判的会议,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波兹南会议最终成果之有限,还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谈判所暴露出来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更让人们对《哥本哈根议定书》能否如期达成平添了几分担心。

发达国家强调所有国家都要参与长期减排行动,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同愿景”,理应包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内容。

因此,在波兹南,这种“双行线”已经初现端倪。发展中国家强调,到2020年,发达国家至少要减排25%至40%(与1990年相比)。

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却不愿意谈论2012年后的具体减排指标,反而要求集中讨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潜力。

在会场之外,欧盟在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中,已经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比1990年低20%的水平,并表示一旦《哥本哈根议定书》可以达成,将考虑将减排幅度提高到30%。

但在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成员、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看来,能否打破发达国家的观望情绪,最终很可能还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这不仅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更重要的是,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的进退具有非常强的“放大作用”。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已任命的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团队内阁成员的背景,无疑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这个团队几乎是由清一色的气候变化积极分子所组成。有人甚至直言,奥巴马任命了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梦之队”——能源部部长、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一直支持替代能源和核能研究;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署长布朗诺(Carol Browner),将担任白宫能源与环境协调官;新任EPA署长杰克逊(Lisa Jackson),曾经担任新泽西州的环境保护署署长;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主席萨特利(Nancy Sutley),也曾是加州洛杉矶市主管能源和环境的副市长。而新泽西州和加州,则是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保政策方面最为激进的两个州。

不过,目前奥巴马确定的美国减排目标,也仅仅是在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进一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20年减少80%。

这虽然比前总统布什全面否定气候变化、拒绝承担任何强制的减排目标的保守立场前进了一大步,但距离《京都议定书》之前所规定的目标仍相去甚远——按照议定书,美国应在2012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降低7%。

也就是说,即使奥巴马能够最终获得美国国会的支持,以积极的态度回归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美国也很可能不会重新回到《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之下。

低碳经济起步

在前中国谈判代表团团长、现任《公约》秘书处法律事务部负责人高风看来,以《哥本哈根议定书》为代表的“后京都时代”,或许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公约》下将有一个包括发达国家中长期减排目标的《京都议定书》机制,以及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长期减排行动的新机制。排放大国中的美国由于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所以,也有可能会被纳入这种新的平行机制里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