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新拓展和实践新领域

来源: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1900-01-01 00:00:0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要指示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蓝色经济理论框架,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主攻方向,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基本前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是根本途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战略目标。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的新拓展,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课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九届七次全体会议就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出了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领导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全省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献计献策,正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重要讲话精神,有这样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首先要深入学习领会“蓝色经济”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丰富内涵,明确战略定位

所谓蓝色经济,我们认为,它比海洋经济的概念更大,内涵更丰富,它应该是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依托海洋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的基本特征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高度开放的、生态环保的、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它的外延主要包括两大板块,即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既包括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产业,也包括有关科教管理服务产业。海洋产业主要在沿海布局,但内陆地区照样可以发展海洋产业,如在内陆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海产业是依托海洋区位和空间而并不实质性消耗海洋资源的产业,如临海发展的钢铁、电力、石化等产业,在沿海港口工业区和物流园区的各类产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海洋优势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合理配置,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可采取“主体区域+产业链延伸区域”的模式加以界定,形成有重点的、不同圈层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发展蓝色经济事关国家战略利益,山东要当好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排头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似乎可以这样进行战略定位: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的经济引擎,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参与东北亚国际竞争、合作的前沿和主力。

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推动新的产业革命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是基础。要巩固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做大做强新兴海洋产业,科学布局临海产业,培育开发高端产业,努力构建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蓝色产业体系。

我省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厚实的基础,要大力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培育产业高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加深、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依托或利用海洋,将生成、衍化出越来越多的新的产业分支。从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等实体经济,到海洋金融保险、海洋产品期货等虚拟经济,都有望发展成为大的产业。可以预言,海洋深度开发必将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有必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资源潜力等情况,分析山东在全国乃至全球可以形成的特有优势产业,提出培植、壮大这些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构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三、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不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目前,我省海洋和临海生产力布局存在分散、粗放、产业低质同构等问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合理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海洋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经济高地。大力推进集中集约用海,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实施集中集约用海,要客观全面地认识围填海活动。既不能谈“填”色变,又不能随意乱“填”。世界上土地资源不足的国家,比如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开展过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形成的土地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业区和临海工业集中区。围填海是必要的,关键是在什么地方填,怎样填。关于集中集约用海选址,我们认为要把握3个要点:一要坚持环保优先,避开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等海洋生态敏感区。从山东半岛总体而言,要限制开发渤海沿岸,适度开发黄海沿岸;二要有大项目支撑、有用海需求,不是为填海而填海;三要同步推进空间布局的集中与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关于围填海方式,实践证明,传统落后的顺岸平推式填海容易破坏水动力规律,对海洋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而先进科学的填海方式,如人工岛、多突堤、区块组团式填海,不仅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还是改良、整治海洋环境的有效途径。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我省提出了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环岛组团的方案,这一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论证。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环岛组团的意义在于:一是拓展发展空间,节省耕地。若到2020年填海造地600平方公里,将为我省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宝贵的新空间资源,也相当于节约了600平方公里(90万亩)耕地;二是占用最少的自然岸线,实现最大的经济效果;三是有利于产业配套和环境治理,降低蓝色经济发展的成本;四是培植山东对外展示的“亮点”。搞几处大型临海工业区或海上新城,可以成为山东的新看点。

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海陆统筹协调发展

海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实施海陆统筹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把握海陆经济的内在联系,打破海陆分割的二元结构,实行海陆经济的统一规划布局,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海陆统筹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海陆产业统筹发展。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向海布设,同时把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二是海陆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内外通达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比如打通沿黄河流域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新干线,形成比陇海线更便捷、更通畅的中西部出海大通道,对于优化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海陆环境统筹治理。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地,保护海洋环境必须从陆地抓起。要按照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提升入海河流和沿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强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四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