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陆域面积为1.39万平方公里,形似一只水母。而在大海之上,还有一个“新烟台”—— 管辖海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4,海岸线1071公里、占全省近1/3,海岛230个、占全省的2/5,海岛总面积68平方公里,海湾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近海渔业生物品种200多种,有捕捞价值的100余种,适宜养殖海参、鲍鱼、扇贝、对虾、名优海水鱼类、海带,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烟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动能在海洋。烟台确立了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做强做优海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统筹推进海上运输、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上火箭发射等产业发展,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 海上烟台,持续擦亮“深远海养殖之都”金字招牌,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50万亩,成功获批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蓝色粮仓”海经区,深入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建成深远海养殖设施34座,入选全省首批深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启动“三文鱼万吨计划”,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取得成功。 海上烟台,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等10大港区,生产性泊位达到243个,开通国内外航线93条,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实现互联互通。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跻身世界十大沿海港口行列。 海上烟台,荣获“国际花园城市”金奖,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处、4A级以上景区23家,开通芝罘湾夜游、长岛—旅顺“寻仙”等10余条海上旅游航线,接待国内游客突破9800万人次。 海上烟台,裕龙石化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蓬勃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蓝鲸1号”等一批“大国重器”挺进深蓝,绿叶制药海洋源抗肿瘤创新药芦比替定获批上市,东诚药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洋鱼类硫酸软骨素原料药生产商。 海上烟台,发出了中国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和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我国唯一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建设快速起势,自2019年以来累计保障我国17次、104颗卫星的海上发射任务。 海上烟台,推出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全省首笔“海洋牧场物联网贷”,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发起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 海上烟台,无限可能。烟台市不断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持续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力争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到“十五五”末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 从“蓝色粮仓”到国际零碳岛,从北方滨海清洁能源中心到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从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中心到世界级滨海绿色石化城,从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到国内一流的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一座海上的新烟台,正加速崛起。
来源:大众日报(2025年8月22日 06版 记者 从春龙)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