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盖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融化”,在6月4日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孙波发表的相关论文,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更全面客观的思考。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南极冰盖在过去气候强烈变化的1400万年中,表现出超强的稳定性。
根据孙波的研究,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年平均气温达—58.4摄氏度的冰穹A,是南极冰盖的起源地,生成时间可追溯至3400万年前。而在过去3400万年至1400万年间,冰穹A地区并不如现在这般“天寒地冻”,其夏季温度可达3摄氏度。从1400万年前开始,冰层永久性地覆盖了冰穹A地区,形成南极现代冰盖。此前学界有两大争论:冰层是不断消融不断再生长,还是永久性覆盖?冰盖的“年龄”是几百万年还是更长?孙波的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
更重要的是,在冰层永久性覆盖的过去1400万年中,气候变化的剧烈程度,远远胜过当前。换言之,从大尺度范围来说,南极冰盖不会轻易融化,导致灾难性气候的发生。究竟南极冰盖和气候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响应机制,这是需要更多科学家探讨的问题。因此,该成果也有助于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南极冰盖以及海平面的影响。
该研究的另一大突破,是首次揭开了被冰层覆盖的山脉的神秘面纱。此次精确描绘的是甘布尔采夫山脉核心区域,其地貌特征类似于青藏高原的冰川地貌,冰下最高山峰海拔达2434米。在不同地质年代,这里也发生过不同的“沧海桑田”的故事:早期流水作用形成溪谷河床群,构成树枝状地貌;之后经冰川作用,出现冰斗状、刃脊状等地貌特征;继而在强烈冰川侵蚀作用下产生巨大U型主干谷地貌,最终形成高山纵谷交错的壮观景象。这与南极冰盖其它区域较为平缓的冰下地形有着显著差异。
该论文由中、英、日三国的9位科学家合作完成,孙波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孙波曾5次赴南北极考察,从1998年开始研究南极内陆冰盖。此次研究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来自于我国第21次、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人员运用车载冰雷达系统,对冰盖做“透视”检测所得,并运用了多种冰川动力学模型。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