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逐渐酸化导致海洋贝类动物生存困难

来源:常旭旻编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9:20 

在靠近南极洲的南太平洋里,海水逐渐酸化导致细小的贝类有孔虫类,尤其是泡抱球虫(Globigerinabulloides)的体型正在缩小,而大气中浓度越来越高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海水变酸的原因。这些贝类动物的变化强有力地证明,对于海洋贝类动物来说,气候变化正在使它们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

安德鲁·莫伊(AndrewMoy)是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AntarcticClimate&EcosystemsCooperativeResearchCenter)的海洋科学家,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上周他与同事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报告称,在将1995年以及1997年至2004年之间沿塔斯曼海南部海底岩石中收集的泡抱球虫外壳进行对比之后,他们得到了上述结论。据称,海底岩石记录的信息可以回溯到5万年前。

研究者发现与一个世纪之前相比,现在有孔泡抱球虫的外壳比其祖先要小,事实上,其现在的壳比以往变小了35%,与工业革命之前的26.8微克相比,现在的壳只有17.4微克重(一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一盎司约等于28.3克)。

海洋学家威廉·霍华德(WilliamHoward)是莫伊的同事,他也参与了这一研究,他说:“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变化对这种生物体的健康或者生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就是这种微小生物以碳酸盐形式在其外壳里储存的二氧化碳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如果外壳变小,那么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储存也会相应减少。”

对于气候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因为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以及其他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至少有四分之一都是被海洋吸收的。数千年来,是有孔虫类和其它细小壳类动物与海底植物一道,把二氧化碳安全地锁定起来的。

霍华德说:“我们知道,海洋表面的碳酸盐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大规模‘冰期—间冰期旋回’(glacial-interglacialcycle)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是相关联的,而且过去发生的变化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人为变化程度是类似的。南部海域发生的变化对于研究这个课题十分有利,因为这个海域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别的海域多,海水酸化也更明显。并且,这片海域的其他一些参数(例如温度)虽然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程度相对较小。”

要想在在别的海域获取记录在海洋动物壳内如此清晰的信息是很困难的,因为像温度这样的可变因素以及矿物数量的变化都会明显改变一个特定海域的化学成分。霍华德解释说,塔曼斯海南部海域吸收了大量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但与此同时其温度和成分的变化并不大,这使得这片海域比别的海域更适宜成为研究海洋酸化程度的理想地区。

有科学家检测了阿拉伯海的有孔虫类,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霍华德推测,那里的情况可能与大西洋南部海域类似,因为那里也吸收了大量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

霍华德说,必须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以某种方式将二氧化碳捕获并永久储存起来,以遏止全球海洋酸化的趋势。他还补充说,在此期间,其它的海洋贝壳类生物也会经历和有孔泡抱球虫同样的遭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