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4月20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市委海洋办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莹解读《潍坊市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三年行动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坚持陆海统筹、产业升级、港口带动、科技引领、绿色发展,打响“六个攻坚战”,实施“5+2+1”海洋产业提升、“10+10”海洋特色园区培育、“100+”海洋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以决战决胜姿态引领潍坊向海图强。到2023年底,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努力将潍坊打造成为山东半岛陆海统筹发展链接区、创新型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打响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攻坚战。重点抓好7大产业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全面实施“1135”虾贝双百亿全产业链和“蓝色良种”工程,推动现代渔业向高附加值、全产业链方向发展。海洋动力装备产业,以潍柴、豪迈等企业为重点,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动力装备关键技术,打响潍坊“国际海洋动力城”品牌。现代海洋化工产业,依托盐化、石化优势力量,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海洋化工集聚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海洋新能源产业,引进落地一批风电整机龙头和大型能源央企,发展海上风电装备。海洋交通运输产业,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建设服务山东半岛、辐射环渤海区域的现代物流基地。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一批布局紧凑合理、互补性强、体验好的海洋精品旅游项目,打响“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培育海洋特色园区,实施“10+10”海洋特色园区培育工程,三年内争取省级海洋特色园区达到10家以上,再筛选培育海洋特色园区10家以上。
二是打响基础设施提升攻坚战。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生态。提升港口综合发展能级,开工建设中港区5万吨级滚装泊位,推进2个5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及集装箱泊位前期工作,加快疏港铁路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集装箱、滚装、液化品等运输体系。建设智慧绿色平安港口,推动港口关键信息共享,完善港口的安全监管、生产、责任体系,推进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三是打响海洋关键技术创新攻坚战。瞄准蓝色高端方向,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研发实力雄厚、科技成果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支持涉海领域院企联动、校企校地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联合攻克一批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实施海洋人才“十百千”工程,利用3年时间,引进培养10名以上高端领军人才,100名以上海洋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1000名以上实用技能型人才。
四是打响涉海服务平台搭建攻坚战。不断强化海洋领域开放合作,提升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规格和层次,持续扩大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影响力,打造国际海洋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海洋经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海洋资本对接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体系。
五是打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推动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建立“流域-河口-海湾”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建立企业-排污口-河流断面水质溯源机制,完成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探索蓝碳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谋划渔业碳汇、柽柳碳汇等海洋碳汇项目,推进碳汇资产上市交易。
六是打响海洋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渔港渔船治理,建立船籍港和靠泊港共管机制,打造平安渔港。强化海域管控,加强围填海总量管控,科学规划围填海闲置用地,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消化存量资源。保障海上安全,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海洋管控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立责任化推进机制
以“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推进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建立督促指导机制
将主攻海洋经济战场工作列入重点督促指导事项,每月调度通报工作进展。
三是建立统计核算机制
每季度对全市海洋经济进行统计核算,为海洋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四是建立要素保障机制
完善金融、土地、用海等相关保障措施,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供给。
一是海洋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谋划实施了“5+2+1”海洋产业提升、“10+10”海洋特色园区培育、“100+”海洋重点项目建设“三大工程”,全面推动产业强海。以虾贝“双百亿”全产业链为重点的现代海洋渔业,以潍柴、豪迈等骨干为代表的海洋动力装备,以石化盐化、精细化工为特色的现代海洋化工,以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文化旅游、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八大产业稳中向好。20家海洋特色园区完成投资288亿元、海洋产业收入1704亿元;119个海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32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海洋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
二是港口基础设施实现新提升。潍坊港集疏运能力进一步增强,5万吨级滚装泊位开工建设,散杂货储运中心竣工,LNG码头论证完成专家评审;疏港铁路完成陆域段建设、海域段已完成海域审批和招标,疏港高速完成投资签约。小清河复航工程加快推进,海河联运枢纽港6个万吨级泊位完成前期工作。渤海湾潍坊港石油焦集散基地启动,潍坊成为全国重要石油焦集散基地。新开通内贸集装箱航线3条,与省港口集团签署大宗商品交易“1+N”布局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2021年潍坊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万标箱、增速11.7%,外贸吞吐量745万吨、增速18.3%,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三是海洋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加强与全国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共建水动力平台、与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共建莱州湾观测研究站,引进唐启升院士和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共建莱州湾生物碳汇实验室,全市海洋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瞄准海洋关键核心技术,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共建对虾遗传育种中心,成立全国首家水产联合育种研发平台,一举打破南美白对虾良种选育“卡脖子”技术;潍柴大功率船舶双燃料发动机研制项目纳入全省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力创电子突破船舶双燃料发动机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旭锐化学实现四溴双酚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四是海洋双招双引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第三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18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9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参展参会,达成26项合作成果、总投资190亿元,是去年国内唯一线下举办的海洋领域高端会展。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播出《高质量发展在中国—新成果亮相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专题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网及新浪网等重点媒体都作了广泛报道。成立市海洋投资集团,发行全国首单在澳门金交所、卢森堡证交所“双上市”的欧元债券,为全市海洋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五是海洋生态建设打造新亮点。大力实施海域整治修复行动,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7.26亿元,整治修复滨海湿地2164公顷、岸线14.8公里。结合实施“南红北柳”工程,创新“柽柳+肉苁蓉”生态修复模式,肉苁蓉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趟出一条“荒滩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子。在北部盐碱地成功种植海水稻2.51万亩、亩产达692公斤,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唯一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海水稻示范园区。
六是海洋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密切配合省厅,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圆满完成海岸线修测任务,全市海岸线由143公里增加到158公里,陆域面积增加21万亩,极大拓展了沿海地区发展空间。加强渔船综合管控,实施史上最严格的伏休管理制度,圆满完成海上联合巡查执法、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整治等“十大执法行动”,市海洋和渔业综合执法支队获评全国渔政亮剑2021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成绩突出集体。全面实行渔港港长制,全市6个渔港全部实现分级管理,889艘海洋渔船全部纳入管控,构建了渔业生产网格化管控体系,连续多年未发生涉外渔业事件。
七是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推动市县两级成立海洋委及办公室,建立上下一体、协同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市委海洋委全体(扩大)会议,将范围扩大到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树立了抓海洋经济鲜明导向。编制印发全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三年行动方案,形成陆海统筹、多点开花海洋发展新格局。建立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实施月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年考核,确保了海洋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如何保障《方案》落实?
市委海洋办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莹答
我们将重点从三个层面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力保障《方案》落地落实。从市海渔局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作风保障,深入开展“海上党旗红”创建活动,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用好“自信+创新+实干”这个法宝,锚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进一步扛牢海洋发展责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打造唯旗是夺、事争一流的干部队伍。从市委海洋办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将充分发挥海洋办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推动有关方面将海洋发展纳入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资源要素等方面向海洋领域倾斜。同时,在市委海洋委架构下,我们建立了全市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海洋委成员单位的领导一块坐下来,交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凝聚主攻海洋经济战场的最大合力。从社会层面来讲,我们将在进一步聚焦聚力推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内陆县市区不靠海、向海靠,推动形成陆海统筹、全域向海的发展格局,加快方案确定任务的落地落实。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举办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世界海洋日等展会、节会活动,充分借助媒体宣传、阵地宣传和社会宣传,在全市上下营造主攻海洋经济战场浓厚的社会氛围。
我们今年作为“海洋经济突破年”,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实现再突破?
市委海洋办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莹答
我们将今年作为“海洋经济突破年”,关键词就是“突破”,这也是我们全年工作的主题。突破什么?怎么突破?我们要按照省、市海洋发展工作部署,以打造“国际海洋动力城”为目标,通过全力主攻海洋经济战场,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达到11%以上,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再突破:
一是海洋产业发展再突破。我们将依托潍柴、海化等骨干企业,通过产业链聚集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海洋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推进海洋动力装备、现代海洋化工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我们聚焦产业突破,组织开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动力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七大调研”,全面摸清产业现状、理清产业链条、找准短板不足、提出发展方向措施。今年,我们还将注重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创新办好第四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把项目库建起来、把产业链建起来、把平台建起来,把博览会的成效最终落脚到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上,更好助力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树立大抓项目导向,滚动实施100个以上海洋示范项目,建立项目全过程协调服务机制,加快项目投产达效,让“蓝色引擎”动力更加澎湃。
二是海洋科技创新再突破。我们将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支持涉海企业创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突破一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我们还将深入实施虾贝双百亿全产业链和“蓝色良种”工程,加强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等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加快渔业产业园和海洋牧场建设,年内种虾产能将达到10万对左右。我们将紧紧抓好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实施“十百千”海洋人才工程,在创新创业、科技攻关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培养一批海洋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是陆海一体统筹再突破。我们将牢固树立“大海洋观”,做好陆海统筹文章,把北部沿海地区作为主攻“海洋经济”战场的主阵地,引导内陆地区立足各自实际,走特色化海洋发展路子,加快打造陆海联动、优势互补、产业互联的海洋发展新格局。我们研究建立了“1+4+16+16”的“大海洋办”工作推进机制,就是在市委海洋办秘书科统筹协调下,整合局内4个业务科室力量,推动与16个海洋委成员单位的同频共振,加强与16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的联系对接,统筹沿海与内陆、整体和局部、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通过工作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全市海洋经济发展。
四是海洋生态建设再突破。我们将秉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柽柳+肉苁蓉”生态修复模式,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建设的力度,特别是突出抓好总投资4.36亿元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快建设美丽海湾。我们将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碳汇,去年引进建设的莱州湾滩涂生物碳汇实验室,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下步将积极探索蓝碳市场交易模式,推进海洋碳汇资产上市交易,实现“碳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一季度主攻“海洋经济”战场,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委海洋办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莹答
今年以来,我们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统领,以“海洋经济突破年”为主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海洋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园区培育成效显著。将培强做大特色园区作为推进海洋产业升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发展壮大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潍坊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青州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8个海洋特色园区基础上,又筛选确定了恒兴智慧渔业产业园、滨海科技创新园等7个园区重点培育,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海洋产业群集。一季度,25个海洋特色园区完成投资73.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3.1亿元、其中海洋产业收入370.8亿元,新增入驻企业48家、其中涉海企业28家,新增投产项目15个,新建科技创新平台12个。
二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坚持“项目为王”,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组织实施了总投资1502亿元的120个海洋经济项目,建立了全市海洋重点项目服务包靠制度,先后为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渤中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示范、胜伟牧业进口肉牛隔离场、潍坊港中港区5万吨级泊位等一批重大项目提供用海保障,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效。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80%,完成投资7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5.1%,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为海洋发展示范引领。如,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填补了海上新能源行业空白,目前首台海上风电机组吊装完成,首批机组将于10月份实现并网发电。
三是港口发展逆势上扬。统筹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港口扩能升级,加快推进5万吨级滚装泊位、疏港高速以及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推广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等模式,压减进出口货物留港时间60%以上,推动潍坊港加快向亿吨大港扎实迈进。一季度,潍坊港完成吞吐量351万吨、集装箱12.35万标箱、外贸吞吐量27.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9%、35%、35%,吞吐量、营收、利润均实现逆势“增长”。
四是资源要素激发活力。全力推动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向海洋领域倾斜,激活海洋发展活力。双招双引方面,组织举办了“才聚鸢都—博士潍坊行”活动,吸引高端人才来潍创业扎根,68名博士达成来潍就业意向。实施了“千企百展”市场开拓行动,开拓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机电产品拉美云展会、山东韩国双向贸易RCEP云展会、山东日本双向贸易RCEP云展会等线上展会,帮助200余家企业线上拓市场、拿订单。对上争取方面,组织邦普种业等3家企业成功入选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获上级扶持资金300万元;豪迈高效节能热交换器等3种产品列入省采购目录;拜昂生物等10家涉海企业入库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润科化工“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等三项海洋科技成果入围省科技进步奖。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