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之南 有一支高学历的蓝碳“突击队”

来源:海洋频道   发布时间:2021-01-03 09:45:42 

聚焦海洋碳汇经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课题。在南海新区,有这样一支团队,从七年前就开始了海洋碳汇研究,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当代“卖碳翁”。

微信图片_20210103094433.png

赵明波是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的院长,也是这个团队的领路人。他和团队的成员每天坚持到位于小观镇东浪暖村的蓝碳主题基地工作。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  赵明波:

我们在南海新区这片盐碱地上发现一颗又一颗高耐盐的盐生植物,然后通过我们的专业,变成一个能够扩增的、能够社会推广的产业,改变我们的气候远处讲,近处讲,这些野草所结的果实、种子、叶子,能变成产品,给予消费,带来经济效益。2317真的是在眼前有金山银山,就像种高粱、种谷子一样,我们就在做这么一件事

微信图片_20210103094435.png

海洋碳汇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属于小众学科,相比于林业碳汇,蓝碳的研究起步较晚。几年前,这样一群在滩涂上“摆弄植物”的人们并不被理解。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丛永平:

觉得你海洋碳汇是卖碳或者是简单概念定义的误解,其实我们做的是一个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10103094436.png

因为没有相关的科学立项,争取不到资金支持,赵明波和团队成员在资金的使用上是省了又省,能自己干的事情绝对不用社会力量。几年下来,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不论男女都变成了“拖拉机手”甚至是“拓荒者”。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工程师   谭钧清:

前几天我们蓝碳小镇打一口水井,钻头掉到了井里边,当时因为井水把井口都没湿了,我们的脚也泡到了水里边,脚也非常得冷,手也非常得冷,我们最后在三个小时的努力下,终于把这个钻头拔出来。

微信图片_20210103094437.png

“我们所做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走海洋生态价值的自我创新之路。”是蓝碳主题基地内的一句标语,也是领头人赵明波对团队每一个成员所说的话。在全球气候频发异常的大环境中,海洋碳汇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是要做成海洋碳汇谈何容易?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  赵明波:

我们搞的这个蓝碳涉及到生物工程、涉及到能源,涉及到资源开发、涉及到遥感,涉及到很多专业,它是一个干一件事几乎牵扯到海洋每一个学科的这么一个东西。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隋海东:

其实身体的劳累还是可以承受的,更主要的是心理压力。海洋碳汇不像林业碳汇那么成熟,它在国内甚至世界都是首创性的,我们没有借鉴没有参考,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查阅学习大量的文献,有时候为了搞懂一个概念,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10103094438.png

再难也要坚持,因为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秉持着这样一种信念,这个团队的二十多名成员在南海新区的滩涂上一干就是几年。2020年,他们不仅启动了“南红北移”威海实践第二年度活动,还打造了国内首个蓝碳主题基地,并成功协办了2020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与此同时,“碳中和”、“碳达峰”也被放到了决策者的“桌面上”。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  赵明波:

我们做好了准备等着,备案了以后就可以进入交易体系。有一天要做成一个案例,威海做成国家的案例,能够向国内的其他沿海城市、能够向一带一路的国家东南亚国家去推广。我们是当代的“卖碳翁”。

微信图片_20210103094440.png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XVivTkQyM6JdBjw6ig5c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