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国家地位的重大关系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9-09-18 14:19:31 

发表于王诗成海洋强国丛书——龙,将从海上腾飞

海洋与政治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海洋与一个沿海国家地位的关系。被公认为“海权理论之父”的美国人马汉曾指出:“海权(海权在广义上不但包括以武力控制海洋的海军,亦包括平时的商业与航运)对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①他认为获得海权或控制海上要冲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主动权。他还指出,“许多世纪以来,英国商业的发展、领土的安全、富裕帝国的存在和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都可以直接追溯到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④,而法国“大陆扩张的错误政策吞噬了国家的资源并使其受到严重损害”⑨从而走向衰败;历史上强国地位的更替,实质是海权的易手,所以“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①②③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东西”④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孙中山先生则意味深长地指出:“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②海洋是连接世界各大洲、沿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道。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讲到:“只要控制了大洋就能控制陆上的事务。控制海上的交通线和咽喉要地,而后采取封锁,或向陆地派遣军队,就可以达到控制陆地的目的。”沃尔特·雷利③则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

回顾英、美、俄、日四个当今世界强国靠海起家的历史,海洋与国家地位的关系可见一斑。

1.英国的海军盾牌

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其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长期落后于地中海沿岸国家,13世纪才拥有100吨级的海船,航行主要靠目测;到了15世纪,对罗盘做了改进,并有了可供逆风行驶的船帆和索具。当时,在英国对外贸易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外国商人。当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穿越大西洋进行地理大发现并为争夺殖民地而角逐时,英国人仍旧在默默地做着羊毛生意。

进入l6世纪,由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带来的贸易大发展,将世界连成一片,羊毛、呢绒需求量急剧增长,使英国人再也无法安于现状了。英国在亨利八世(15091547)统治时期建立了国家所有的常备海军。为了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抗衡,英国还求助于本国的海盗进行活动。以德雷克、霍金斯为代表的海上大盗,在英国女王的支持下,神出鬼没于大西洋。1587年,德雷克率舰队袭击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港,摧毁了西班牙30余艘战舰。1588年,英西开战,英国海军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击败了无敌舰队,使西班牙67艘战舰上的数百人葬身于英吉利海峡。

①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②《孙中山全集》第2

③沃尔特·雷利(1552--1618),英国爵士

西班牙衰落后,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靠海起家,建立了海上商业霸权。有着比荷兰长10倍海岸线、与荷兰关系一直友好的英国,所有的海上运输任务几乎都由荷兰人担负,海上交通线为荷兰人独占。“海上马车夫”的无隋垄断,使过去的“情人”反目为仇。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问鼎政权。革命后的英国,其资产阶级的政府首脑克伦威尔非常重视海军建设。1651年,英国国会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条例一颁布,荷兰就要求废除。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1652--1653年,英国海军先行挑衅,引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海军大败,被迫于l654年同英国签订和约。英国以豁免英荷战争赔款为条件,换取了东印度群岛贸易的权利。l660年,英国海军获得“皇家海军”的称号。此后,双方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英荷战争,荷良走向衰败。英国以修改《航海条例》放弃对东印度群岛的要求为交换条件,取得了北美荷属哈得逊河谷和新阿姆斯特丹,将荷兰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大部攫为己有。从此,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站住了脚。

18世纪初,英国伙同奥地利、荷兰、瑞典击败了企图在陆上扩张的法国,并对法国实行海上封锁。l756年,法国首先发难,揭开了历时7年的英法战争的帷幕。l762年,英国占领古巴,并以攻陷马尼拉、控制整个菲律宾的最后战果,结束了这场战争。

英国的胜利,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工业产品数量激增、成本骤降,增强了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使花费巨大的海军非但未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反而成为国家兴盛必不可少的支柱。

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气势宏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成为法国统领。他联合西班牙,企图组织大陆体系来共同对付英国。1803年,法国向英国宣战,英国照例举起无与伦比的海军盾牌。1812年,滑铁卢~仗,拿破仑遭到彻底失败。

这样,地中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落之大海”,而后来居上的英国则傲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全世界1/3以上的商船飘扬着“米”字旗。

2.美国的海上强国之路

16世纪初,当西方探险家登上北美大陆时,那里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土著的印第安人还处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阶段。地理大发现之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相继登上北美大陆。l607年,英国在弗吉尼亚开辟了第一个殖民地。英国人利用它日益发展海上霸权,在半个世纪里,侵占了大西洋西岸、北美大陆上最富饶的地区,相继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前,北美大陆是英国海权的战利品。

177510月,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根据独立战争的需要,将原有的缉私船队改造成海军,组建了海军委员会,ll月批准建立了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面对强大的、具有世界霸权的英帝国,华盛顿不得不与法国结盟,最后借助法国海军的力量与英国海军抗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独立后的美国,海军发展仍很缓慢,除经济原因外,海权思想薄弱、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则是最主要的原因。直至19世纪20年代,在频频告急的海防威胁面前,第四任美国总统麦迪逊才比较认真地注意到海军发展的问题。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门罗宣言》;为保护美国的海外贸易,美国的7艘大型战舰,已经组成分舰队对地中海、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东太平洋地区进行巡航。

1840年,美国海军参加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取得与中国通商、与英国殖民主义“利益均沾”的权利。

1853年,美国的“黑船”舰队开进日本,强行与日本签订了通商条约。同年,美国的东印度洋舰队司令柏利在执行赴日使命之前,向美国政府提出:我决不允许我国的国家权利受到任何侵害;相反,我相信这正是时机,在东方采取这样一种立场,来宣扬美国的威势,以期使那些权利受到更大的重视。

19世纪80--90年代,美国的“黑船”舰队虽然已被白色巡洋舰组成的舰队所代替,但在世界上仍排在第12位;就国家形象来说,美国充其量是一个二流国家。

188912月,美国海军委员会提出一项计划,认为美国存在很多弱点,如缺少海外殖民地、海外贸易主要靠外轮运输、工业产品的海外市场很小、竞争力弱……它预言,美国将要进入一个商业竞争和商业扩张时期,一定要发展自己的贸易运输。这样,英国就成了美国惟一潜在的敌国。该计划建议美国政府建造200艘现代舰艇,以适应形势需要。

1890年,美众议院海军事务委员会批准建造3艘远洋战列舰,每艘为10288吨。另外,国会还通过了《海军法案》。l89311月,海军部长认可的主力舰海军防御理论,进一步说明了海军是促进国家海外权益和推行强权外交政策的工具。l895--1896年,国会中相当多的议员已赞同马汉的海权理论。这样,美国已把国家立法与政府执法、海军执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对海洋控制权的争夺明显地具有了国家战略的含义。l897年,美国大西洋分舰队已经发展成具有进攻能力的特型舰队。1898年,美西战争时,马汉的密友罗斯福(当时任海军部长助理)非常重视马汉“严密封锁哈瓦那、马坦萨斯和古巴西部”的建议,并以战略的眼光对西班牙所占的太平洋上的岛屿进行审视,在封锁古巴海域的同时,派一支分舰队跨越11265千米赴菲律宾作战。这场战争使美国获得了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控制权,从西班牙手中割占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并在夏威夷萨摩亚群岛上站住了脚。

1901年,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马汉的海权理论被带进了白宫。从此,美国的海权得以进一步强化。

美西战争使美国的势力扩张到了西太平洋,美国已在世界上树立起一个海权大国的形象。美国的海军力量从世界的第12位上升到第4位。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将侵略的触角伸向亚洲,伸向中国。罗斯福总统采纳了马汉“建立一支具有机动能力的海军,并在海外建立足够的加煤基地”的建议,并付诸实施。

1905年,罗斯福总统获取国会批准,建造了10艘一级战列舰、4艘装甲巡洋舰和17艘其他种类的舰艇。1907年,罗斯福总统派遣“白色大舰队”环行世界,显示美国的海军实力和国威。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国民总收入已达370亿美元,人均收人已达337美元,均占世界第l位。马汉的海权理论使美国走上了海上强国的道路,成为超越英、法的世界第一强国。

3.俄罗斯走向世界

1695年,彼得一世登上沙皇宝座。当时的俄罗斯仍旧是一个野蛮、贫穷和落后的封闭国家,铁、枪炮、呢绒等工业产品的进口,木材、毛皮等土产和农产品的出口,都要通过西欧的商人转手。这个几代奉行地域性蚕食政策的国家,越来越不能满足于陆疆的扩大。当时的世界已步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主要强国都在奉行世界性的侵略体制。俄罗斯尽管领土可观,但基本上没有可供贸易的海港口岸。黑海的贸易权,已被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剥夺;黑海与波罗的海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贸易活动,已被排挤得干干净净;白海面对的是北冰洋,一年有9个月封冻期;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不但远离俄国经济中心,还要绕道才能到达西欧诸国;东部的鄂霍次克人海口,地处没有开发的远东地区,基本上没有经济价值。

“俄国需要的是水域”,俄国需要出海口。彼得一世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上的富有、政治上的霸权,全靠那蓝色海洋的魅力;对俄国最重要的是顿河和涅瓦河,一个是通向黑海的出海口,一个则是通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沙皇彼得比他的先王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走向海洋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俄罗斯在新的世界性生存竞争中的严峻处境。他想使俄罗斯迅速摆脱落后,以便让俄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是沙皇彼得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抉择:发展海军,坚决争夺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1695年,彼得一世在他执政的当年,便开始征集军队,突击造船,建立了顿河小舰队;翌年,便派出了陆海远征军,攻打土耳其占领的黑海出海口亚速。

1696年底,彼得一世谋划组织一个“高级使团”访问欧洲。使团的第一个使命是广泛结交欧洲强国,共同反对土耳其,创造俄国夺取黑海出海Vl的良好外部环境;第二个使命是学习海军建军知识。彼得一世亲自拟定35名学习海军建军知识的留学生名单,要求留学生必须掌握海军业务的基础知识,学会驾驶军舰、指挥战斗,并选修造船技术。彼得本人也化名为彼得·米哈伊洛夫,加入到35名留学生之中。

16974月初,沙皇彼得率“高级使团”走出国门,使俄罗斯走向了世界。彼得一世在荷兰、英国以学习海军业务和造船技术为主的同时,还到各行各业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他不但学到了科学技术,也了解了世界,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国家。彼得一世回国后致力于发展海军。他经常对下属讲:凡只有陆军的统治者,只能算有一只手;除陆军外还有海军的统治者,才算是双手俱全。为了战胜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沙皇彼得倾全力建设并运用他的另一只手——海军。继1695年建立顿河小舰队后,沃罗涅什造船厂就不断地建造舰船,装备俄国海军。

1701年,俄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海军培养军官的航海学校建立。l702年,内河舰队成立。在宁尚茨堡,俄国海军以30艘小艇战胜了瑞典两艘三桅巡洋舰,获得第一次海战的胜利。攻下宁尚茨堡以后,涅瓦河流已全部归俄国人所有,从涅瓦河进入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被打通了。接着,沙皇彼得以内河舰队为基础,组建了波罗的海舰队。

1703年,彼得一世设立海军部,统领波罗的海、亚速海两支主舰队和白海、里海两支小舰队。l709年,俄国与瑞典在波尔塔瓦进行海战,俄国海军大获全胜,瑞典的海上优势一蹶不振。

俄国的崛起震惊着欧洲,也影响着世界。l712年,俄国海军进军芬兰湾,l713年占领赫尔辛基。l719年,瑞典与英国结盟,英国舰队驶入波罗的海。l721年,瑞典向俄国投降,《尼斯塔特条约》使俄国获得利沃尼亚、爱沙尼亚、因格里亚、库尔兰的一部分和包括维堡在内的芬兰东部。海军使俄国建立起稳固的出海口,从而使俄国经济得以振兴。

北方战争的胜利,使沙皇彼得获得了“彼得大帝”的称号,沙俄也被称为俄罗斯帝国。俄国在彼得一世统治的30年问,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推动了经济改革。这期间,俄国以军事工业为龙头的工场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增加了10倍。生产力的发展,使俄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俄国终于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

4.日本的“向明而治”

16世纪以后,滚滚而来的西方殖民大潮开始不断地冲击着日本的海岸线,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船只接踵而至,对腐朽的封建幕府统治形成威胁。

1633年,日本德川幕府发布了第一个“锁国令”,此后“锁国令”又连发4次;l639年完成了锁国体制,除保留长崎一处与中国和荷兰进行有限贸易外,其余港口全部关闭,从而将所有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拒之门外。此后200余年,当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轰轰烈烈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步人工业革命时代时,日本却利用海洋的屏障作用,继续闭关锁国。

日本锁国同样是只锁住了自己,却锁不住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脚步,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问世后,世界明显地变小了;西方殖民扩张的势头迅猛异常,日本没能摆脱西方列强频频叩关、砸关的困扰。l8世纪末,日俄已酿成尖锐的北方领土之争。除沙俄以外,自17941854年的60余年间,英、美、法等国曾多次敦促日本开关通商。

185378日,4艘周身漆黑的美国大型军舰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引起了全日本的震动。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海军准将柏利受命向日本诉诸武力威胁。日本朝野官员纷纷向幕府忠告,鸦片战争“虽为外国之事,但是为我国之戒”。

1853年,幕府接受了幕僚的忠告,撤销了禁止造大型船舶的命令;1个月后,便向荷兰订购军舰;1855年,开办长崎海军传习所,聘荷兰人执教;1861年,建长崎造船所;1865年,开设横滨制铁所。日本著名人士提出的《海防八策》、《海陆战防录》中的海防建议也被采纳。

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后,与美国、英国、俄国、荷兰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使日本的经济、政治主权逐步丧失。

1868年,新登基的天皇睦仁将年号定为“明治”,此年号取自中国《易经》的“圣人面南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明治天皇在即位时的《御笔书》中宣称,要以武力来“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①。

186810月,明治天皇在军务官的奏折上批示:“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应该从速奠定基础。”l870年,兵部省向天皇提出了一个发展海军的《建议书》。在《建议书》中,确定俄国为日本的第一假想敌,制定了20年内拥有大小军舰200艘、常备军25 000人的海军发展计划。《建议书》提出:“皇国是一个被分割成数岛的独立于海中的岛国。如不认真发展海军,将无法巩固国防。当今各国竞相发展海军,我国则十分落后。……若我国拥有数百艘军舰,常备精兵数万,那么他国便会对我敬畏起来……故海陆军装备精良与否,实关皇国安危荣辱。”

明治天皇在确立强兵政策的同时,提出了“殖产兴业”的经济改革政策,大力扶植民族资本主义成长。l870年,日本成立工业省,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制度,高薪聘请外籍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建立并发展近代化的企业。l872年,日本成立国立银行,发行大量不兑换纸币,作为政府“兴业费”。l873年,日本开始实行“劝业贷款”,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后来,将国有资本“廉价处理”给私人资本家,掀起一个产业革命的高潮,从而使日本全面走上了“文明开化”的道路。

1872年,日本确立海军节。日本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加速海军发展。明治天皇多次命令节约宫廷经费开支,节省资金支付海军造船费用。l886年,日本发行海军公债l 700万日元;l887年,从宫廷经费中再次拨出30万日元,并令文武百官交纳l/10的薪俸,作为发展海军的经费;l893年,决定连续6年,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拿出l/10(30万日元)作为造船经费。

1873年,日本聘请了34名英国教官,促进海军教育走上正规化。l8751878年,海军学校第一批毕业生远航旧金山和夏威夷。日本自己制造的“清辉”号访问欧洲,总航程约42000千米,显示了国威,让世界刮目相看。

1874年,日本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选择与日本国防最密切的台湾为目标,派3 000人的军队侵略台湾,迈出了海外扩张的第一步。日本从腐败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手中获得50万两白银的赔款,平白得来的财富大大刺激了日本的胃口。l879年,日本再次出兵侵占了中国的琉球。两次轻易得手,日本终于领悟了西方资本主义致富的“真经”。

①日本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起来。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从中国攫取了2亿两白银的赔款以及大量经济特权,使日本的工业革命进入了完成阶段,并迅速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这种掠夺对中国是灾难性的。2亿两白银加上赎还辽东半岛的款项,共达23亿两白银,接近于清朝政府一年总收入的3倍,这使得日本敢于向多年欺侮它的俄国挑战。

1904年,日本向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俄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挑起日俄战争,并获得胜利。1905年,日俄签订和约,沙俄被迫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权;从中国东北撤兵,将旅顺口、大连等地领海、领土租借权和中东铁路让给日本;将库页岛南部的主权让与日本;将濒临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及白令海口的俄国沿海渔业权交给日本。日本仅用50年的时间便跻身于海洋强国之列。

综上所述,英、美、俄、日四国通过海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表明,一个沿海国家的地位高低与其海上实力密切相关:其海上实力强大者,国家就强大,国家的国际地位就高;否则,就难以摆脱被人欺凌宰割的命运。

我国历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既反对别国对我国主权的侵犯,又决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创造—个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我们应重视对海洋与国家地位关系的研究,促进海上实力的建设。

(1997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