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法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行

来源:中山大学法学院   发布时间:2019-09-02 17:33:55 

      8月23日至25日,中国海洋法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海洋法公约生效二十五周年和中国海洋法实践”,由中国海洋法学会与我校共同主办,我校法学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法律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承办。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安全部、外交部、中国海洋法学会、广东省法学会以及全国4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海事法院、涉海业务实务部门等1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24日上午,开幕式在南校园怀士堂举行。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国家安全部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施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处长周勇,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高之国、广东法学会副会长姜滨以及我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法学院院长黄瑶、党委书记李明章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高之国会长主持。

微信图片_20190902172942.jpg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高之国主持开幕仪式)


      施健副局长代表中国法学会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做出坚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部署,其落实和完善离不开海洋法治领域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本次年会将总结我国海洋法治的历史经验,以应对当前海洋事务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微信图片_20190902172945.jpg

(国家安全部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施健致辞)


      林东伟副书记指出,本次年会是推动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海洋工作精神的重要一步,对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和促进海洋法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他表示,我校坚持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关于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努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和海洋法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190902172948.jpg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林东伟致辞)


      姜滨副会长表示,海洋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法治海洋与法治中国、法治广东一脉相承,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推动海洋法治建设,对实现广东高水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微信图片_20190902172950.jpg

(广东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姜滨致辞)


      翟勇主任介绍了长江保护法与海洋法的关系、长江立法情况以及立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周勇处长倡议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制定,做全球海洋治理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微信图片_20190902172953.jpg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翟勇主任致辞)


微信图片_20190902172958.jpg

(外交部条法司处长周勇致辞)


      最后,高之国会长向罗国强、黄瑶等获奖代表颁发了中国海洋法学会201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奖。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02.jpg

(获奖人员合影)

专题研讨:海洋法形势与发展

      24日上午10:30,大会围绕“海洋法形势与发展”议题展开第一场专题研讨会,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余敏友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吴慧副校长主持研讨会。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杨泽伟教授、南昌大学法学院讲师商韬、中国政法大学郭红岩教授、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郑凡副研究员分别以《航行自由的法律边界与制度张力》、《南极特别区域的国际法分析》、《论南极条约体系和海洋法公约体系的关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半闭海条款的在审视》为题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05.jpg


      24日下午14:00,大会围绕“海洋法形势与发展”议题继续展开专题研讨,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刘惠荣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辛崇阳教授主持研讨会。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周江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赵鹏、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冯洁菡教授分别以《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补偿基金的设立与制度架构》、《<公约>第298条中的军事活动的判断标准》、《专属经济去区内实施低烈度军事网络行动》为题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08.jpg

专题研讨: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4日下午15:20-17:45,会议围绕“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议题展开专题研讨会,会议分两个环节,分别由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初北平教授、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副所长任筱锋,海南大学法学院张良福教授、张丽娜教授主持。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12.jpg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黄硕琳教授、海南大学法学院何海榕讲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刘璐琪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刘丹副研究员、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郑坚铭讲师、华东政法大学海商法与海洋法史研究所郑志华所长、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郭冉教授分别以《全球海洋渔业治理法律结构下中国远洋渔业活动合规状况评析》、《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五要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安全地带制度浅析——兼论对美国南海‘航行自由活动’的回应》、《军用无人潜航器的国际法规制、法律地位、现实挑战与我国的应对》、《岛礁争端中的‘原始性权利’及对我国的启示》、《1935年《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国际法意义探微》、《南海争议区水下文化遗产合作保护机制的构建》为题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15.jpg

专题研讨:“一带一路”建设与争端解决

      25日上午9:00,会议围绕第三个议题“‘一带一路’建设与争端解决”展开专题研讨会,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杨泽伟教授主持研讨会。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晖副教授、上海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朱昕苑、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研究员罗婷婷分别以《基于半闭海制度的日本海区域合作分析》、《论北极航道的航行自由》、《“南海仲裁案”后国内南海问题研究成果述评》为题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18.jpg


      上午10:20,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与争端解决”主题,会议进入下半阶段,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冯梁教授与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主持该阶段的研讨会。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刘思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生张彤、中山大学法学院及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法律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执行主任郭萍教授分别以《临时措施在国际海洋环境争端解决中的适用》、《拘禁三艘乌克兰海军船只案中“军事活动”——例外不适用问题》、《英国、伊朗互相扣押油轮事件的海洋法律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21.jpg

学术年会闭幕式

      历经一天半的会期,中国海洋法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于25日上午12点在广州珀丽酒店三楼玫瑰厅宣布闭幕,会议闭幕式由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主持。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24.jpg

(黄硕琳、高之国、黄瑶在闭幕式上发言)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黄硕琳教授发言表示,此次会议成果丰硕、青年研究人员茁壮成长,研究视角与研究水平不断进步。他肯定了中山大学为本次年会顺利召开所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祝愿与会专家学者有所启发、在学术上有所收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高之国法官指出,本次会议无论是办会规模、提交论文数量,还是交流研讨质量都有所提升,并对学会会员的积极参加、交流以及中山大学法学院对本次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中山大学参加本次学术年会表示衷心感谢,并宣布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实地调研:大海道——南海一号沉船与南宋贸易

      25日下午,中国海洋法学会学术年会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活动。本次实地调研活动以“大海道——南海一号沉船与南宋贸易”为主题,从历史、考古的角度了解南海一号沉船文物和南宋对外贸易。

      本届海洋法学术年会为期两天,与会代表围绕“海洋法公约生效二十五周年和中国海洋法实践”会议主题,在海洋法的形势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争端解决三个议题下进行了大会报告和交流讨论。会议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多项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微信图片_20190902173026.jpg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来源:法学院青年传媒中心

撰稿:丁珊茹、张梦雪、龚文杰、杨琦

组稿:侯毓頔、陈晓莹

图片来源:法学院

初审:李蜜

审核:何慈欣

审核发布:李明章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yQP9fWvgKpJRppqHZwAnHQ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