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为中国朝贡国,与中国关系十分密切。据统计,在明朝277年中,高丽——朝鲜使臣出使中国共计1252个行次,平均每年约有138人次的使臣及使团出使中国。当时从海路来华或归国的朝鲜使臣,如前期的郑梦周、权近、李詹等使臣主要是过鸭绿江后从旅顺渡海经庙岛群岛,从蓬莱
登陆,然后取道赴南京。而后来的全湜、金尚宪、吴天坡等人则是从鹿岛出发,经长山岛(辽宁长海县)、庙岛,从蓬莱登陆,再后从陆路去北京。因此朝鲜使臣候风经过的沙门岛、三叉河等处天妃宫都留下了许多高丽文臣的妈祖诗咏。
庙岛在明代是朝鲜使臣往返中朝的必经之地。岛上的娘娘庙前身为北宋时建的佛寺。元代,海上漕运兴起,至元年间,由福建船民出资,增建屋宇殿堂,并改佛院为专门奉祀妈祖的道场,世称海神娘娘庙。它是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座妈祖庙,也是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北移的开始。崇祯年间,山东左都督杨国栋奉旨对妈祖庙进行扩建,并得御赐“显应宫”匾额。朝鲜使臣在经留庙岛和海城等地时写下的一批与妈祖信仰有关的诗作,既是中朝、中韩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珍贵的妈祖文献。
朝鲜来华使臣留有妈祖诗咏者,笔者所见,主要有以下18人:
1.郑梦周(1337—1392),字达可,号圃隐,高丽庆州人,进士,官至门下侍中(首相)。
他从洪武五年(1372)至洪武二十年(1387)先后四次出使中国。有诗文集《圃隐集》。其集卷一有《沙门岛》一诗,据载为“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十九日过海宿登州”时所作,表达了对妈祖的虔敬之情以及希望得到妈祖的“灵贶”庇佑。诗曰:
神女祠何处,沙门海上岑。
戎车连鹤野,贡道接鸡林。
利涉由灵贶,徽封自圣心。
泊舟来酌酒,稽手冀来歆。
2、权近(1352-1409),字思叔,号阳村。高丽安东人,进士,官至礼仪判书。
李朝建立后,官至知经筵事,是李朝的佐命功臣,有《阳村先生文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六月,他出使中国,在南京受到朱元璋的接见,并得赏每天赴文渊阁听高儒讲论。明太祖赐其《高丽故京》、《使经辽左》等诗。九月,权近在返回朝鲜途中经庙岛待风,作《九月初二船发沙门岛待风》五古,表达了对妈祖的笃信之心。诗曰:
秋晨天气佳,和暖如春是。
篙师乃发船,海晏波不起。
来泊岛屿中,祠宇肃清闭。
利涉赖阴功,默默心有冀。
沙边数店小。落日相投止。
同舟五六人,沽酒交欢醉。
澄明暮天晴,空翠无涯埃。
归心若悬旌,摇摇待风急。
九月初四,他前往庙岛显应宫祭妈祖祈风,然而却祈来西风,船不得发,又作《夜宿舟中》,据载至祈风当日二更,得风起航,过呜呼岛,初五到达旅顺口。诗曰:
引逸天心显,迟违人事非。
得风空有喜,越海却难归。
漂泊经时节,淹延送夕晖。
舟中高枕卧,去住任神妃。
3、李詹(1345-1405),字小叔,号双梅堂,高丽洪州人,进士,官至春秋馆大提学等。
李曾两度出使中国,有《双梅堂箧藏文集》。其集记载他于明建文二年(1400)来中国南京朝贡,以祝贺建文皇帝登基大喜。当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李詹一行船行至登州海口(庙岛塘)时,由于海水结冰,乃祈祷天妃退冰,作《祈天妃退冰》,诗云:
海门冰合脱行船,潮退须臾已涣然。
故是冰仙方便力,但将消长要知天。
李于明建文三年(1401)三月三日,在返国途中,船至沙门岛(庙岛)待风停泊,并前往天妃宫祈祷,作《沙门岛待风》七律:
文物中华称旧闻,白头持节觐明君。
乌翔兔走东西隔,鱼跃鸢飞上下分。
烈士故居春寂寂,神妃遗庙客纷纷。
篙师掼却知风起,占得晴天片段云。
作者尚有多首庙岛待风诗与妈祖有关。如《又题,用登州韵》云:
久客绕情绪,当春更惘然。
分香灵应庙,乞火孝廉船。
雁度三千里,鹏骞九万天。
几时还故国,烂漫醉花前。
原诗有注云:“监生为香使,同泊沙门岛,以志灵应庙(显应宫) 乞火、分香事也。”诗中记载了朝鲜使臣在庙岛显应宫有“分香”、“乞火”,将妈祖香火传递到使船上供奉的祭祀活动。
李詹《双梅堂箧藏文集》中尚有天妃诗咏多首。如《旅顺行》云:
君不见旅顺口,山藏浦溆平如斗。
千艘万舸可容受,官为置关使之守。
蓬莱山俦隔咫尺,乘风一举可与友。
奈何水有蛟龙,陆有豺狼。
东方使者朝玉京,停辀维舟久彷徨。
高浪驾天迷水乡,篙师辟易踣且僵。
行人灌酒天妃宫,手掷环珓祷好风。
人心动静自吉凶,天君岂肯私玄功。
安得踢倒沙门与呜呼。
填却巨侵成埋途,往来络绎不用筕。
4、金尚宪(1570-1652),字叔度,号清阴,安东人,李朝进士,官至大司宪、大司谏。
有《清阴先生文集》、《朝天录》等。明天启六年(1626)金作为朝鲜谢恩使出使北京,在沙门岛待风时,作诗多首,其中《咏天妃观道士》说明当时天妃宫由道士住持。诗云:
千仞孤山百尺台,贝宫珠阁倚天开。
丹经一案无余事,只向三山待鹤来。
作者又作有《祭天妃迎送曲》,全诗为:
肃金气之澄清兮,瞻玉宇之峥嵘。
扫阴翳以戒程兮,爰载余之青旌。
指渤澥而飞艎兮,余将朝乎帝之乡。
酌琼液以泛觞兮,怀椒糈以为粻。
琉璃之界铺碧玉,白云幙兮明月烛。
内怵惕以屏息兮,惧明神不鉴余寸臆。
出不见兮入无听,夜将半兮风泠泠。
忽降临兮娉娉婷婷,翼百神兮从万灵。
纷紫氛之叆叇兮,璆鸣兮环佩。
欲进而局兮不敢退,俨若亡而若在。
倏云旗之载卷兮,闪神光之超电。
巨鳅舞兮神鳌抃,河伯前驱,阳侯后殿。
收烟雾兮伏波涛,飒凄凄兮回清飙。
悄耳目之寥寥,天河斜兮织女高。
神之反兮曷留,极云海兮思悠悠。
神之德兮何酬,咏万祀兮歌千秋。
5、李崇仁(1347-1392),字子安,号陶隐,是朝鲜著名儒学学者,有《陶隐先生诗集》,其集中亦有多首妈祖诗咏。如《沙门岛偶题》:
海上沙门岛,停帆数日留。
老婆能结网,童子学操舟。
唳月闻孤鹤,杨波见戏鸥。
题诗非好事,聊且慰羁愁。
自注云:“天妃庙中有鹤。”又有《天妃庙》一首:
河水东边帝子祠,好将灵应勒丰碑。
天鹅回翅旋遭弋,海客行船摠卜龟。
花放嫣红欺宝靥,山浮新黛展修眉。
忆曾暗掷金钱日,万里悠悠有所思。
再如《天妃庙次韵》一首:
孤屿开祠宇,丰碑纪岁年。
神光时自发,灏气远相连。
绘彩多灵像,掓馨列盛筵。
感通真莫测,莱尔庙官传。
6、吴天坡(1592-1634),号肃羽,高丽海州人,李朝进士,官至庆尚监司黄海监司,有《天坡集》。他于明天启四年(1624)七月出使中国,次年归国途中在沙门岛待风。集载:“天妃娘娘庙,过海船必祈风于此。”其《泊庙岛》诗云:
春波如练好风迟,处处移帆近古祠。
向夜悄然人语静,船头香火礼天妃。
“船头香火礼天妃”句,说明当时朝鲜使船上是普遍供奉天妃的。 7、金时习(1435-1493),字悦卿,号梅月堂。生于汉城(韩国首尔),曾随名师金泮攻读中国四书五经和诸子著作,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和小说。著有《梅月堂诗集》等,其《游关东录》有《蜃楼》诗云:
君不见蓬山之侧屹蚝山,
相粘百千光斓斒。
中有车螯大如盘,
怀珠深隐巉岩间。
吐气苒惹成楼台,
凌晨崒嵂红云端。
倏忽变化渺难状,
青红相杂形阑珊。
或如阿房复道横,
高低殿阁施珠栏。
又如玉京十二楼,
天妃舞袖低盘桓。
五凤齐云邈以远,
望春结绮埋荒草。
是何神物衔机楗,
架出千层耸清昊。
……
8、成俔(1439-1504),字磬叔,号慵斋、虚白堂,昌宁府人,生于汉城(韩国首尔)。1459年进士。历任平安道监司、庆尚道监司、礼曹判书和大提学等职,曾到过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所著《虚白堂诗文集》中也有不少妈祖诗咏。如《天妃庙》诗云:
匹马来寻帝子家,
晕气杰阁带残霞。
碑横古砌埋芳草,
门掩清风摆落花。
水合三丫成巨浸,
舟转一叶漾清波。
棹歌惊动沙头雁,
乱起联翩背日斜。
又如《重过天妃庙》:
暮投沙岭宿,明发渡辽河。
风浪何时已,天妃旧恨多。
题诗曾感慨,怀古复经过。
极目苍梧远,茫茫送白波。
其《送李检详颗赴京八首》之四中亦有咏及天妃庙之句:
巫闾苍翠插云端,
路接龙荒境转寒。
华表柱头秋漠漠,
天妃庙下水漫漫。
五更风雪灯火冷,
万里江山客梦残。
饱历幽屏千古地,
奇观满眼旅怀宽。
明代朝鲜使臣来华的另一路线是经长山岛(辽宁长海县)、庙岛,从蓬莱登陆后去北京。沿途盘锦的三叉(汊)河渡口、海州卫(在今海城)等都是明代朝鲜使臣必经之处,故也建有天妃宫。由是相关诗咏也不少。
9、姜希孟(1424-1484),字景醇,号私淑,又号菊坞,1447年状元,官至议政府左赞成,谥文良。曾出使中国,有《私淑斋集》。其中有《送权御使健观光》长诗,中间有句云:
如今承命朝帝京,
一路渺茫通幽燕。
龙湾马跃蹴冰雪,
华表鹤归知几年。
三汊庙下谒天妃,
黑林西畔平吞天。
经行数日不见山,
到得闾阳山耸边。
……
10、李胄(?-1479),字胄之,号忘轩。韩国固城人。朝鲜成宗戊申(1488)进士,官拜正言。燕山君“甲子士祸”翌年(1479)被杀,著有《忘轩遗稿》。其集中有《三叉河途中》诗:
废垒残城向夕曛,
塞边愁思草连云。
长墙一面分胡地,
河水三叉接海门。
芦绋维舟开木道,
天妃留庙辱湘君。
风谣欲问邦音异,
倚马行看古碣文。
11、金安国(1478-1543),字国卿,号慕斋,李朝进士,官提学、右参赞等。有《慕斋先生集》,集中有《海州晓发纪行》诗: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