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市计划科学规划用海 建设海洋强市
2016年年初,山东旅游政务网公布了第二届“到山东最想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名单。东营“水产三宝”之一的黄河口大闸蟹榜上有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中心港,拥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优势突出。2016年上半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以海洋功能区划为框架,按照生态高效、海陆统筹、科技带动、集聚发展、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着力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提高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发展特优水产业,全面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向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综合发展、实力强劲的海洋经济强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海洋功能区划出炉 开发与保护并重
2016年初,《东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年~2020年)》(以下称《区划》)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复。按照该规划,东营市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将被划分为26个海洋基本功能区,共6大类,分别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矿产与能源区、海洋保护区与特殊利用区。
通过科学规划海域使用,东营市将着力解决过量近海捕捞、海洋产业布局优化、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预计到2020年,东营将实现合理控制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初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有效保障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渔业发展,使得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下半年工作中深入开展《区划》宣贯,全面执行《区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办法。其中包括严格管控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展开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建造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恢复近海水域渔业资源;加强海上监察力度,维护全市良好用海秩序;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牢牢把握生态发展定位,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发展现代渔业 突出区域特色
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的故乡”之称的东营拥有413公里长的海岸线,浅海水域面积48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200平方公里,发展现代渔业资源优势明显。加之沿岸河流众多,水体营养盐丰富,是比较理想的海洋农牧化基地。
2016年上半年,东营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1.2万吨、水产品总产值2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29%、2.44%。其中东营“水产三宝”——黄河口海参、黄河口大闸蟹、南美对虾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态势持续良好,养殖面积分别达到24.9万亩、7.5万亩和36.7万亩。
到2020年,东营渔业增养殖面积将力争发展到21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预计达到66万吨,实现渔业产值197.8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265元。
与此同时,东营正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引导产业集群、发挥优势互补、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则,加快推进“一场两带三园五区七港”建设,推动东营现代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其中,“一场”为黄河三角洲海洋牧场,“两带”是指浅海贝类增养殖带和沿黄生态渔业带,“三园”即水产品加工物流园、城郊休闲垂钓园和海上休闲垂钓园,“五区”是指特色水产养殖区、东部沿海现代渔业示范区、黄河口大闸蟹精养区、上农下渔示范区、北部沿海高效生态渔业区,“七港”是以广利港、黄河口中心渔港、红光渔港、小岛河渔港、支脉河渔港、刁口渔港、新户渔港7处渔港为依托,建设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与加工、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发展的集聚地和综合体。
科技对接渔业 保障生产安全
在现代渔业思维的驱动下,东营渔业已经摆脱了单一捕捞的发展模式,水产苗种繁育发展迅速。2016年上半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实施科研推广项目8个,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培训渔民3600人次,有效提高了全市水产养殖产业的整体水平。
7月,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争取省、市、区三级政府支持,搭建起渔业科技协作创新示范平台,开展渔业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重点引进单体单倍体牡蛎、“渤海红”扇贝和魁蚶等贝类养殖新品种,开展筏式养殖和浅海增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研发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建立环保高效数字化养殖技术体系,提升产业工程化水平;开展海参速生、抗逆新品种选育,研发生态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构建池塘多元化生态高效养殖新模式,提高产业效益。
在着力提升渔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同时,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也更加注重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休渔期间,全市1561艘应休渔船全部按要求进港停靠休渔。目前,休渔秩序良好,全市海上渔业生产安全形势稳定。
2016年下半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按照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安排,组建成立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支队,打造渔政、港监、船检、海监“四位一体”的执法队伍,通过理顺和健全执法体制,进一步提高执法力度和执法效能。
同时,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渔业安全抢险救助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渔业安全执法检查、渔船检验等渔船管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