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小童)6月中旬,文登人工养殖海蜇陆续开始捕捞。7月20日,记者在高村镇望海曲家村一处养殖池看到,一艘小船在缓慢移动,船上的工人正在用抄网捕捞海蜇。
上午8时许,捕捞船靠岸了。“我们早上5点就开始下网了,这是今天的第一船海蜇。”养殖户张启宾告诉记者。
第一筐饱满厚实的海蜇上岸称重后,被倒在一块塑料布上,收购工人马上忙碌起来,麻利地将海蜇的触角去除装桶。
张启宾的养殖池有110多亩,五月初他投放了5000余只海蜇苗,并采取虾、蟹、贝类和海蜇混养模式,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海蜇生长快,周期短,一般40多天就可以收获。”从事水产养殖20多年的张启宾介绍,海蜇的生长对池水的盐度要求较高,适宜盐度区间为20‰到30‰ ,虽然位于青龙河入海口有淡水注入,可以有效调整池水的盐度,但是由于今年降水较少,池水盐度仍然较高,影响了海蜇生长,导致捕捞时间推迟了近半个月。
“今年6月下旬,第一批海蜇才开始捕捞。”张启宾说,此后他还持续往养殖池里放苗,7月和8月中旬各捕捞一次,基本上一年可捕捞三次。
“虽然生长期延长,海蜇单体个头还不错,单个海蜇最重达10公斤,小的也有3公斤。”张启宾说,今年海蜇价格为每公斤10元左右,按亩产100公斤计算,他的养殖池毛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
上午9时40分,装载海蜇的卡车已经满满当当。“一桶海蜇大约有60公斤,40多桶能装满这一车。”前来收购海蜇的刘师傅指着海蜇桶告诉记者。
刘师傅说,6月18日他便开始在高村、埠口以及荣成等地的海蜇养殖区进行收购,每天收购量浮动较大,多的时候能收1.5万公斤左右,少则几千公斤。
高村镇是文登的海蜇主产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当地海蜇养殖户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掌握了适合本地特色的养殖方法,海蜇养殖面积不断扩展,目前已达到1500多亩,年产鲜海蜇近45万公斤,海蜇养殖成为高村镇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
据了解,海蜇以微生物为食,对海水的水质要求很高。养殖户们将鱼虾等打磨成浆投放到养殖池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保障海蜇产量。
除了采用投放生物制剂科学优化水质、低盐度驯化海蜇幼苗等方法,养殖户还进行虾、蟹、海蜇、贝类立体混合养殖,以此规避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收益。为避免 蟹子吞食海蜇,使用围网对蟹子进行隔离。“海蜇捕捞完以后,养殖蟹子的围网就可以收起来了,养殖一个多月蟹子也将上市。”张启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