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海洋与渔业局近年工作回顾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6:06 
山东省昌邑市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6个镇、3处街道、1个经济发展区,总人口58万,处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昌邑市海岸线总长度53公里,海域面积664平方公里。近几年来,昌邑市海洋与渔业局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渔业经济,努力在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海洋生态文明等方面创新突破,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自2010年以来获得的奖励和荣誉有:国家部委级4项,省级9项,市级12项。2012年,昌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注重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海洋法制意识。为提高全社会的海洋国土意识,营造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昌邑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坚持常规性宣传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专题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学生清洁海滩、海洋知识竞答等大型专题宣传活动9次,印发宣传材料4万余份。2012年,该局将“海洋日”活动与海洋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举行了“海之恋·昌邑情——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书画大奖赛”,共征集作品260余件。获奖作品于6月8日公开展出,作品集也同时出版。
二、强化海域使用管理,不断规范海域使用秩序。认真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昌邑市政府先后转发了由市海洋与渔业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域管理的意见》《关于整顿和规范北部沿海经济开发秩序的通知》等文件,对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在海域管理工作中,严格海域使用审批制度,成立了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委员会,对用海项目的立项、审核、环境影响评估等环节严格把关,在审批过程中坚持“四不批”“四清楚”原则,新建项目用海环评率达到100%。稳步推进昌邑市海域使用规划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现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正在进行修订完善。
三、坚持环保与生态优先,率先建立了全省首个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2007年,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山东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立。为加强保护区管理,成立了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组建了中国海监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大队,制定了《山东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管理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保护区建立以来,先后投入资金700余万元进行路网、区碑、观景台建设,在主要道路上设置特色路标24个、防火标志38个,既满足了保护区管护工作需要,又方便了游客旅游观光。
四、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昌邑市海洋环境监测站现有技术人员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3人,涉及应用化学、海洋生物等专业;现有仪器设备100多台(套),具备样品采集、常规要素分析、基础信息采集等基础能力,具备对赤潮(绿潮)等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监测能力。为做好监测工作,相关人员先后多次到北海监测中心、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站学习监测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积极参加国家海洋局、山东省认证协会组织的培训,完成了监测站正常有序运行所依据的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和宣传工作,预计2015年6月完成计量认证工作。
五、加强院地合作,促进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寒旱所、中科院海洋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中科院寒旱所昌邑海洋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所昌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积累和人才优势,推动昌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全面发展。相继开展了滨海湿地固碳能力提升技术及应用示范、柽柳——肉苁蓉嫁接研究、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开发利用等8个科研项目,已有5个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六、加强国际合作,成功加入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是东亚海各地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更好地学习借鉴东亚海地区海岸带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昌邑市积极申请加入。2013年在厦门举行的PNLG第4次执委会上,昌邑成功通过审查正式成为PNLG的新成员。
七、强化海洋行政执法,努力维护良好的海洋利用秩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公开、公正、公平执法。深入开展海洋行政执法活动,重点开展好“碧海”“海盾”执法行动、养殖用海、已审批用海项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倾废等5项执法检查,全面实施岸段负责制,切实做到日常巡查常态化,随时掌握管辖海域环境保护动态。2014年以来日常巡查48次,出动执法车(船)200多辆(艘)次。
八、切实抓好增殖放流工作,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昌邑市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建设“生态昌邑”的重要举措,逐年加大增殖放流力度。201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达5800万元,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达14亿尾(粒),放流资金及苗种数量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2014年,全市增殖放流资金、品种及数量更创历史新高,投入资金1500万元,放流品种包括海蜇、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半滑舌鳎等8个品种,放流数量达3.5亿尾(粒)。
九、优化结构,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昌邑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优势,优化结构,合理开发,重点规划建设了海水育苗、海水池塘养殖、浅海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等4大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和海参生态养殖、浅海筏式扇贝养殖、工厂化养殖、滩涂贝类增养殖、海水育苗等5大特色渔业产业基地。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达到42万亩,主要养殖品种包括海参、大菱鲆、半滑舌鳎、对虾、梭子蟹、扇贝和青蛤等,水产品年产量达18万吨。通过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市现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企业15家,无公害水产品达34个,“昌邑大对虾”“昌邑虾皮”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三疣梭子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鲁邑海丰”省著名商标1个,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7个。通过强化与渔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全市已创建良种推广基地、教学科研基地和水产养殖试验基地等各级各类基地10个,开展的“中国对虾‘黄海1号’良种繁育”等多个项目获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2013年,昌邑浩源养殖有限公司成功培育出了单环刺螠苗种,填补了该项技术国内空白。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