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海洋经济核心区的宁波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蓝色”发展机遇。2012年4月,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财建函【2012】11号)。为配合实施海洋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宁波市积极争取并落实国家政策,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重点培育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十五”以来,宁波市加快了海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建设,显著提升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已拥有宁波大学、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等海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7家,拥有涉海重点实验室9家,海洋生物育种、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领域的海洋科技专业人员已达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总数达15%以上。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效养殖等领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奖25项,专利授权126项。宁波正在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浙江”的一个重要科技支点。
“十二五”以来,通过积极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搭建一批科技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宁波市加快了海洋新兴三大主导产业关键性技术的科研攻关步伐,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发展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化综合利用,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海洋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体系,为今后海洋经济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宁波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一整套专项管理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同时,在推动专项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创新机制方面,宁波市也作了努力和探索。
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波市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度全市实现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138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GDP(7128.87亿元)15.96%,占全省海洋总产值20.5%。
宁波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多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目前宁波已初步形成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及制品、海洋工程装备等三大优势产业。在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方面,形成了大黄鱼、南美白对虾、梭子蟹三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海洋高效健康养殖产业体系,年产值约46.2亿元。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方面,拥有如宁波美康、宁波瑞源、宁波医杰等20余家行业内知名企业,目前全市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值近10亿元。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主要包括海洋高端船舶、水下机器人作业装备、海底电缆、海洋监测仪器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其中海洋工程船舶制造是一大支柱产业,全市共有造船企业和船舶修造企业65家,制造能力达500万载重吨,从业人员2万余人。拥有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浙江东红船业有限公司等24家万吨以上船舶制造骨干企业。
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推动了宁波海洋科技创新发展。通过专项实施,宁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区域示范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据统计,2012年~2013年全市20个项目单位累计取得各类创新成果311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6项、实用专利246项,取得新产品(工艺、技术)17项、新标准(软件)2项;转化海洋创新技术成果16项,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6856.3万元;新增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产业或中试)基地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