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成国内最大海洋微藻产业基地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资讯门户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8:53 

近日,国内最大的千吨级“海洋微藻量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示范生产线已在我市建成试运行,目前可以生产出藻油、藻粉及微囊粉3种产品。藻油可作为大宗原料油添加到食用油中;藻粉可作为养殖海参、多宝鱼等水产品的高端饲料添加剂;微囊粉可作为奶粉添加剂,满足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DHA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微藻项目的产业化,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牵手”青岛琅琊台集团,共同成立了青岛科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在青岛打造国内最大的千吨级“海洋微藻量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示范生产线。生产线正式运行后,预计2015年产量将达到300吨左右,年产值将达1亿元左右,未来1000吨产能完全释放后,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亿元。届时,青岛将成为全国最大的DHA功能油脂生产基地,不仅能有效降低DHA的提取成本,还能实现藻类DHA产品从培养、提取、加工到销售的全程本土化生产链条,成为引领蓝色产业发展的又一先锋力量。

成果转化道路漫长坎坷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试运行,“海洋微藻量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示范生产线已经生产出首批产品,包括DHA藻油、DHA微囊粉、含DHA菌体蛋白饲料等。其中,DHA藻油产率达110克/升,DHA纯度为45%~50%。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将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拥有青岛科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25%的股份。“我们会在生产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代谢物组学团队负责人、青岛科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球告诉记者,“从实验室到工厂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在发酵的过程中一旦掌握不好"火候",某些指标就会不达标,比如产量不够、油脂质量不过关、油脂分离精炼有问题等。我们要求发酵后的菌体干重量在150克~200克,菌体跟油脂的含量不低于50%,要想在工厂化条件下达到这些指标很不容易。”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大多跟设备和技术有关。“实验室里面的条件很精致,设备和装置都很精确,工业生产中的控制条件则比较粗放。此外,实验室一般用的都是小罐,中试阶段用的也只是500升~1吨的小罐,而工业发酵则使用100吨以上的大罐,大罐与小罐的不同会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传热、通气等方面的差异。”崔球表示,“我们的技术人员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艺参数,经过约半年的调整后终于达到了生产要求。”

降低1/3成本提高竞争力

好的产品会随时根据市场的步伐而不断升级。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进口奶粉中大多添加了微囊粉,而这些微囊粉多数被一家名为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的企业所垄断。为了能够将自主研发的藻油、藻粉及微囊粉等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崔球打算从技术和工艺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两年是一个更新换代的"门槛",如果没有技术支持,即使现在处于领先位置也将很快被其他人所超越。”崔球认为,要想进一步占领市场,降低成本是下一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原料渠道的改变,至少可以降低1/3的成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菌种的产率,预计产率可以提升20%以上。”

打造微藻DHA系列化产品

无有机溶剂、纯天然的藻油,是青岛科源抢占市场的“金字招牌”,这也是国内其他生产厂家所望尘莫及的。前不久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成为该产品在走向市场前的一块“试金石”。“通过高交会我们发现,80%的客户人群为孕妇和中老年人,因为DHA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的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约占50%,因此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的发育至关重要。”青岛琅琊台集团副总经理韩建友介绍,由于中国成年人DHA的平均摄入量远低于国际建议标准,属于严重缺乏状态,因此DHA在保健品、婴幼儿奶粉、食用油等范畴内是很有生产价值的。按每人每天摄入200毫克来计算,中国年需求量约为100万吨,远大于目前4000吨的年消费量,所以国内DHA市场仍处于开发阶段,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看中了DHA市场潜力的青岛琅琊台集团,将依托“海洋微藻量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示范生产线,把生物产业打造成另一个的支柱产业。韩建友表示,该生产线为琅琊台集团带来了DHA制品产业化能力,也为集团发展生态肥产业和生态农业打下了基础。下一步,青岛琅琊台集团将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循环经济产业,打造以“海洋微藻量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示范生产线为载体,集科研、生产、销售和农化服务于一体的生态肥产业链条;同时,琅青岛琊台集团还将建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