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百日宣传教育”案例分析一——以“消费返利”为名,开展传销活动
案例分析一 警示语
“返利陷阱深似海,拉人头链是骗局!莫贪小利毁前程,守好钱袋远传销!”——请公众牢记:任何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的行为均属违法,参与传销不仅可能财产损失,还需承担法律责任。
一、基本案情 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新疆某公司运营总监张某与法定代表人毛某(另案处理)为提升沙棘产品销量,共同搭建“某某”商城APP平台。该平台以“秒杀抢单、消费返利”为诱饵,要求用户购买313元产品成为会员,并通过邀请码发展下级成员,形成V1至V5的层级体系,依据发展下线人数发放收益。平台累计发展用户3994人,层级达13层,充值总额超3958万元。张某直接发展下级321人,层级8级,其中参与传销活动人员达120人。案发后张某投案自首,退赔部分损失,最终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0万元。 二、作案手段 (一)伪装合法经营:以销售沙棘产品为幌子,实则通过APP平台设计传销模式。 (二)门槛与诱惑结合:设置低门槛会员费(313元),以“高额返利”“秒杀收益”吸引参与者。 (三)层级裂变机制:要求会员通过邀请码发展下线,按层级关系分配收益,激励拉人头扩张。 (四)利用互联网传播:通过线上直播(如毛某负责推销)和APP工具快速扩散,规避线下监管。 三、防范措施 (一)识别传销特征 警惕“拉人头”“层级返利”“门槛费”等典型传销模式,凡要求发展下线方可获利的行为均涉嫌违法。 (二)核实平台资质 参与任何投资或消费平台前,查询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经营许可及负面舆情。 (三)理性看待高回报 拒绝“保本高收益”承诺,传销往往以诱饵吸引入局,实则资金链极易崩盘。 (四)保护个人信息 不轻易泄露身份、银行账户信息,避免被用于非法层级登记。 (五)举报与求证 发现可疑平台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举报,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求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