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垒:加快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时代加快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海洋科技领军企业,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为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作为海洋创新体系的关键主体,在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抢占全球海洋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中发挥着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是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当前,在全球海洋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突破海洋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瓶颈,是保障国家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依托其强大的研发投入能力、人才团队和原创技术积累,能够承担高风险、高投入重大科研任务,组织跨领域、跨行业协同攻关,成为突破海洋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新征程上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对我国变“跟跑”“并跑”为“领跑”、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至关重要。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是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抓好海洋开发,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桥头堡,凭借其技术优势、市场地位、品牌影响力,聚焦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产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抢抓新科技浪潮“科技红利”,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海洋科技领军企业,能够加快推动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新兴海洋产业孵化,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海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是提升我国全球海洋治理和国际合作话语权及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以高度外向型特征,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不仅能够在国际市场中赢得市场份额,更能通过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制定,推动国际规则完善,在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大力支持我国海洋科技领军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技术出海,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推进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准确把握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的战略要求与时代使命
近年来,在海洋强国战略引领下,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互动,逐步涌现出一批海洋产业重点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在支撑、引领、融通创新链产业链,促进全产业链贯通、全要素融合的系统性、集成性创新,全面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标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国和培育世界级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战略任务,必须准确把握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的战略要求与时代使命。
一是培育世界级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尽管我国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在深海探测、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制药等多个重点领域异军突起,但在研发投入强度、原始创新能力、全球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国际顶尖企业相比仍有差距。能够主导国际技术标准、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方向、掌握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世界级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数量仍较少,亟须优化顶层设计,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具备全球前沿创新能力的世界级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二是破解海洋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瓶颈。海洋领域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是制约海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在深海探测装备、高端科考船舶、水下机器人核心部件、海洋生物基因工程、高性能海洋材料等战略性、前沿性领域,仍然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这直接限制国内海洋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影响了国家海洋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因此,亟须强化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使命担当,促进“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攀升。
三是完善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当前,我国海洋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有待深化,以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微科技企业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尚未形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亟待破解。因此,亟须发挥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链主”作用,加快完善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主导的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创新生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政策保障与路径选择
当前,必须把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骨干作用,为我国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与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明确海洋产业重点领域,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面向新时期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需求,围绕海洋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掌握全球海洋科技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一方面,聚焦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关键领域,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突破,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冠军企业突破成长为引领海洋产业链升级的科技领军企业;另一方面,瞄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储备性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优化海洋科技企业成长环境,完善领军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建立潜在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发现和培育机制,重点关注具有高成长性、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的“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针对不同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的海洋科技企业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政策支持,包括研发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市场推广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海洋科技成果技术交易平台,维护海洋科技企业合法权益。同时,支持行业内龙头科技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并购等方式,整合市场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综合竞争力。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促进耐心资本赋能海洋链主企业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海洋科技创新专项政府引导基金,重点支持领军企业关键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化应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加大对海洋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同时,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为海洋科技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支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为海洋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创新能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海洋前沿科学问题,持续推进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加大对海洋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海洋科技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协同攻关,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
信息来源 | 《学习时报》2025年8月27日第2版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智慧海洋圈子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