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蓝黄”两大国家战略成经济升级重要“引擎”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3 12:11:49 

近日,青荣城际铁路启动联调联试工作,预计年底前即墨至荣成段可开通运营,届时济南至烟台、威海的时间可由现在的6个多小时缩短至三个多小时,而明年全线贯通后,青烟威将正式走进“1小时都市生活圈”。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和青荣城际铁路类似的重大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的还有不少。在29日召开的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蓝黄“两区”固定资产投资19083亿元,比2010年增长79%。
固定投资的快速增长只是山东“蓝黄”两大国家战略效应显现的缩影,2013年山东蓝黄“两区”实现生产总值2801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3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6.5%、68.1%,均明显快于山东全省平均增速。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务锋说,蓝黄“两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正呈现出战略效应集中释放、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和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于2011年1月获国务院批复,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于2009年11月获国务院批复,是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
行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各个区县,蓝色经济普遍已成当地发展的重要支撑,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渔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运输物流及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正快速发展。
在青岛海西湾、烟台蓬莱等地,一批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正快速崛起,中船重工等大型骨干企业陆续聚集,在大型船舶、大型海洋平台、海洋石油装备的设计和建造方面正形成优势竞争力。
“目前山东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已基本建立,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海洋优势产业集群达到131个。2013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41.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7.6%提高到18.3%。”张务锋说。
而在黄河三角洲这一广大的待开发土地上,更呈现出空前的发展活力,特别是一些沿海港区正迅速成为当地的“增长极”,据了解,仅东营、滨州、潍北、莱州这黄三角四大临港产业区已进驻中海油等企业1300多家。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总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了4番,财政收入增长了10倍。”东营市委书记刘士合说,目前正推进东营港15万吨深水码头前期工作,投资39亿元的疏港铁路近期已开工,2020年东营港将建成亿吨大港。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创新的推动。蓝黄“两区”通过筑巢引凤、产业吸引、政策推动正成为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在青岛,我国首个获批组建也是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基本建成,国家深海基地“大科学工程岸基试验平台”正全面铺开;在滨州,“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盐碱荒地上种植小麦,创造了亩产449公斤的纪录;在日照,首家“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获国家批复,扶持引智项目100多个,全市人才总量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蓝黄“两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已达到724个;其中,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3家。
在经济增长同时,蓝黄“两区”的生态、环保建设也不断取得新成效。据张务锋介绍,蓝色经济区实施了乳山潮汐湖、寿光小清河等51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而黄三角地区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成为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目前山东入海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海河、小清河、半岛三大流域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24%和45%;海河流域治污连续5次在国家考核中名列第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