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二、三航段协调会在青岛召开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5-12-23 12:19:12
2014年9月4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在青岛组织召开了2014年~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第三航段协调会。来自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各参航单位的代表及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船重工702所等单位分别介绍了第二、第三航段组织实施计划、下潜人员培训计划、船舶与水面支持系统保障计划、潜水器系统保障计划等。
会议明确了“蛟龙”号第二、第三航段起航时间及有关实施进度计划,对所有搭载“蛟龙”号下潜的作业工具规定了技术对接的截止日期,并提出针对“向阳红09”船8000米地质缆出航前不能安装到位,原计划中印度洋海盆重力柱取样、西南印度洋脊生物分层拖网等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建议航次单位针对常规作业任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上报大洋协会办公室批准。各参航单位一致表示,将严格按照国家海洋局任务通知书要求及计划时间节点,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坚决落实好“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第二、第三航段各项工作。
在会议自由发言的探讨阶段,参会人员就各类尚未形成决议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其中,中船重工701所的高工余建勋认为,“蛟龙”号第二、第三航段的任务海区海况恶劣,可能会对潜水器下潜造成极大障碍,所以应该把下潜任务由“指令性”变为“指导性”,以减轻现场工作人员的压力,并增大执行任务的灵活性。而同济大学的周怀阳教授对此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去到遥远的作业海区很不容易,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尽可能多地进行下潜试验,应将“指令性”的压力变为动力。在探讨阶段,大到整个航次任务的计划安排,小到样品采集筐的规格大小,与会各方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终,与会代表对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达成了一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